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悅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悅楷(1925年9月9日—1997年5月24日[2]),廣州人,人稱楷叔[3],又稱張楷[4],是一名粵語話劇、相聲演員和說書藝人,一級演員,被譽為「羊城笑星」。
生平
張悅楷於民國14年(1925年)在廣州出生,籍貫在石井鄉槎頭村(現屬廣州市白雲區松洲街道槎龍村)。[2]1933年,張悅楷進入廣州私立嶺南大學附屬小學就讀。民國26年(1937年)後,他輾轉於廣州、香港和澳門三地完成中學學業。民國32年(1943年),張悅楷考上廣州私立嶺南大學,進入土木工程系學習。大學期間,他曾於1946年參演校內紅灰劇團的劇目《大雷雨》,後又參演了學校劇藝研究社話劇《萬世師表》。[2]他於1949年從嶺南大學畢業[5],此後曾在廣州和香港的私營建築公司中工作,擔任技術員。[2]
1950年,張悅楷從香港返回廣州[3],加入華南人民劇團[6]。在話劇《美國人民的呼聲》(又名《美國之音》)中張悅楷擔任主角飾演基德上尉,該話劇在廣州、中山等地方演出多場並受到觀眾的歡迎,張悅楷從而出名[2][7]。
1952年,張悅楷參加了土地改革運動。[2]1953年,響應當時「技術人員歸隊」的號召,他前往海南、貴州和北京,先後在華南公路工程指揮部、第二工程局、黔滇公路地段改建指揮部和公路總局第七工程局擔任技術員[2],參加公路的測設和修建工作。[3][5]1957年夏[6],張悅楷被調回廣東話劇院[5],成為廣東省話劇團的演員[8]。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張悅楷和林兆明一起遭到批鬥。[4]
1974年起,張悅楷為廣東人民廣播電台播講長篇小說[2]。1977年、1983年和1988年,張悅楷連續擔任第四至六屆廣東省政協委員會文學藝術界的委員。[9]除此之外,他還曾擔任過廣東省文聯委員和廣東劇協理事[2]。1992年,他獲得國務院的特殊津貼的待遇[1]。1995年,張悅楷被查出患有胃癌。[3]
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間[10],張悅楷還在繼續小說《蕭十一郎》的改寫[3],直到1997年2月12日他在書上留下「做不成這本小說了,再見!」字句,停止編寫為止[10]。5月24日凌晨,張悅楷陷入昏迷,[3]延至當日離世[10][11]。他的告別會在5月30日舉行[3]。
2002年6月11日,張悅楷生前寫下的《三國演義》、《基督山恩仇記》和《水滸傳》等多部講古手稿被列入廣東省檔案局名人檔案。這些手稿現時被保存在廣東省檔案局的庫房內。[10][12]
Remove ads
在華南文藝學院期間,張悅楷因一次搶救轉移圖書工作而偶遇來自音樂系、剛剛進入學院的何蘊華。後來兩人成為戀人,並於1957年結婚。[8]1965年何蘊華被查出患有鼻咽癌,醫生曾判斷她只剩下三年生命[3],但後來治癒[8]。他們的獨生兒子在1962年出生[8],名叫張雷,後來成為一名醫生。[3]
評價
張悅楷擅長於話劇、相聲和說書[6],參演及主創作品數量眾多。在說書方面,他與北方著名說書藝人劉蘭芳並稱為「北劉南張」。他的作品通常以「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上回講到……」作為開場白。[14]在中國大陸物質貧乏的時期,收音機是較為主流的信息傳播方式,因此其聽眾數量眾多,甚至出現人人都回家聽電台說書的情況。[15]當時的廣州人都會儘早趕回家收聽《小說連播》節目[11][14]。雖然張悅楷的講古作品甚多,但據他妻子說,這是他的「業餘愛好」;作品手稿都是利用閒餘時間寫出來的。[10]直到現在,廣州許多電台都在重播張悅楷所錄製的說書。[15]而在話劇表演上,他從粵劇和雕塑中吸收它們的長處,善於運用動作、表情等直觀的形象來展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2]
同為粵語講古藝人、相聲和話劇演員,兼其好友的林兆明稱他是「生活上的好朋友,藝術上的好搭檔」。因此,在1997年張悅楷病逝後,他覺得「很難找到一個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接受,共同發揮的(搭檔)」,繼而決定不再表演粵語相聲。[4]
Remove ads
作品
![]() |
張悅楷曾在廣東電台、佛山電台等處錄製過說書,其中在佛山電台錄製有13部。[16]他的說書作品題材廣闊,除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也有《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等武俠小說。[11]
- 電影
- 南海潮(1962年)[3]
- 電視劇
- 亂世三美人[3]
- 小品
- 笑話百出[3]
- 廣告
獎項和榮譽
- 廣東十大講古明星[19]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