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彈子石摩崖造像

佛教雕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彈子石摩崖造像map
Remove ads

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大佛寺外山門外長江邊,明夏時所鑿(1365年),大佛寺是重慶古剎,其寺內五佛殿有永樂十九年(1421年)摩崖造像[1][2]。重慶大佛是三峽庫區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大佛造像,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可以確認的由農民起義軍政權所造的佛像[1][2]

快速預覽 彈子石摩崖造像,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Remove ads

結構

彈子石摩崖造像高七點五米,肩寬二點四米,底部寬三點二米,是元代石刻的代表作,是中國石刻藝術晚期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文物價值[1][2]

歷史

末,明夏王朝的開國皇帝明玉珍定都重慶後,命手下大將鄒興在長江南岸鑿石建造佛像,於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建成[1][2]永樂十九年(1421年),即大夏國滅亡50年後,在大佛後面的石壁上又開鑿了五尊佛像,並興建五佛殿;[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建了五佛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築[1][2]

中華民國時期,大佛寺曾是重慶佛教華嚴學校的校址,有50多名青年在此讀書習經,民國以後大佛寺逐漸衰落[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8年9月,列入四川省第二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名單[3],1962年2月18日列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古蹟保護單位[4]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紅衛兵撞入寺內搗毀了正殿的泥塑佛像,並將幾十箱經書付之一炬,所燒的紙灰足有一米多高,並抄走文物[1]。此後,除大佛及五佛殿倖存外,其餘殿堂亭閣先後拆毀,大片僧房今已變成民房或職工宿舍[1]

改革開放後,1983年12月1日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7]。2013年3月5日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