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彭漢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彭漢垣(1893年3月1日—1928年4月12日),中國廣東省海豐縣人,中國革命烈士,是彭湃的胞兄[1][2]。因參加彭湃發起領導的農民運動等活動,1928年被國民政府抓捕槍殺,後被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生平
- 1922年6月,彭湃開始從事農民運動,並在該年11月當眾燒毀兄弟分家後分給自己的祖傳田契,將自己的農田分給農民無償耕作,以發動農民組織農會。彭漢垣當時對彭湃的這些行動雖然不很理解,但並未反對,採取不置可否的態度[9]。 後來彭漢垣逐漸對彭湃的思想和活動加深了同情和理解,並付諸於行動[5]。
- 1923年,彭漢垣辭去海豐縣副參議長的職務,自此投身於彭湃領導的農民運動。是年海豐農會已有十萬會員,而海城地主亦聯合組織了「糧業維持會」,利用法庭拘押農會會員以圖破壞農民運動,彭漢垣則支持農會。同年6、7月間,海豐總農會迅猛發展相繼改組為「惠州農民聯合會」和「廣東省農會」,彭漢垣被選為廣東省農會的執行委員,任省農會交際部部長。
- 1923年7月和8月,發生了當時震動廣東全省的「七.五(農曆)農潮」。彭漢垣為農會農運出謀劃策[10][11]。
- 1924年,在彭湃、李勞工到汕頭、香港等地爭取外援期間,彭漢垣和鄭志雲根據彭湃的布置組織發展了一百多個「十人團」計一千多人,領導農民對大地主實行聯合抗耕以期減租。
- 1925年,許崇智、蔣介石、周恩來率領以黃埔軍校師生為主的東征軍東征海陸豐討伐陳炯明。彭漢垣等發動勞軍並籌備恢復農會。是年3月經周恩來推薦,彭漢垣受東征軍之命任海豐縣縣長[12][13],在施政方面特別支持農會和工會組織的恢復,支持農民減租減息,保護農民運動。
- 1925年6月,東征軍回師廣州,陳炯明部重占海豐後進行報復毀了彭家劫走財產。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彭漢垣隨周恩來進軍汕頭,被任為周恩來屬下的專署第三科科長管理財政工作,為官清廉。
- 1926年秋冬間,彭漢垣調任梅縣縣長,興利革弊,深得擁護。[5]
Remove ads
- 1927年3月,因國共合作瀕臨破裂,離開梅縣,取道香港回海豐。4月,蔣介石發動「清黨」反共事變,國民黨發布了「國民政府秘字笫一號令」,彭漢垣與毛澤東、周恩來、彭湃、阮嘯仙等被列入此193人通緝名單之內。[14][15] 彭漢垣於6、7月間趕到武漢,帶回中共中央和彭湃對海陸豐鬥爭、包括舉行海陸豐武裝起義的指示。9月,南昌起義部隊進入潮汕在汕頭成立臨時革命政府,彭漢垣任軍法處長。12月,參加了廣州起義。
- 1928年2月,,彭湃派彭漢垣到香港採購物資。3月,國民政府軍攻陷海陸豐,彭漢垣得悉家屬已逃難到澳門,從香港趕到澳門會合老母和家人、及由海陸豐退入澳門避難的部分南昌起義和海陸豐起義人士。為解燃眉之急和請示對今後鬥爭的指示,彭漢垣到上海找周恩來。因國民政府到處通緝彭湃兄弟和家屬,周恩來曾勸他留在上海工作,彭漢垣沒同意。周恩來給了他一筆錢,布置他回澳門救急並以開小店為掩護,設置交通站。彭漢垣離開上海回澳門時被國民政府特務跟蹤。
- 1928年3月16日,澳葡警方應國民政府要求在澳門南灣新街逮捕了正在為開店選址的彭漢垣及其二兄彭達伍,一星期後被引渡到國民政府廣州警備司令部。鍾景棠等向廣州當局法庭告「彭漢垣乃共匪之酋」「彭達伍購軍用物資濟匪」,4月12日,彭漢垣和彭達伍一同被殺於廣州西郊[5]。
Remove ads
家庭
妻黃翠文,育一子二女。長女年幼時被送人當童養媳。獨子彭陸(又名彭錫智)生於1911年4月13日,彭湃發起領導海豐農民運動時,年少的彭陸積極參加,深得彭湃喜愛,於1925年參加共青團,後被彭湃帶到廣州讀書和從事農運工作。國共合作破裂後,1928年初被國民政府抓捕,遭酷刑拒降,2月28日被殺,遺體被拋入珠江。彭陸是當時彭湃親屬中犧牲的第一人[16]。
次女彭平時僅4歲,隨母隱姓埋名躲避抓捕通緝。彭平1938年參加東江縱隊抗日,1946年國共談判後按《雙十協定》,乘美軍登陸艦由廣東北撤至山東煙臺[17][18]。
參考文獻及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