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後錫安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後錫安主義(希伯來語:פוסט-ציונות),是指一種觀點,特別是來自學術界,認為錫安主義隨著1948年以色列建國而完成其意識形態使命,故錫安主義意識形態已結束了。猶太右翼使用該術語,指涉支持《奧斯陸協議》的以色列左翼。一些批評家批評後錫安主義是種反錫安主義;支持者極力否認。[1]
歷史
1990年代,新歷史派學者反對以色列傳統的官方意識形態,批評錫安主義神話。[2] 這批學者為1967年後的一代,在歐美受教育。[2] 後錫安主義運動恰逢以色列國內對《奧斯陸協議》的政治辯論,強化以色列公眾對與巴勒斯坦人對話的信心。[2] 隨著拉賓遭到暗殺,與納塔雅胡的上臺,後錫安主義願景受到打擊。[2]
與新錫安主義的對立
後錫安主義,與新錫安主義,皆與古典的錫安主義無關。[3] 雙方對立如下表:[4][2]
參見
註腳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