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國空軍第33戰術聯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国空军第33战术联队
Remove ads

德國空軍第33戰術聯隊(德語:Taktisches Luftwaffengeschwader 33縮寫TaktLwG 33),在2013年9月30日前被稱為第33戰鬥轟炸機聯隊Jagdbombergeschwader 33,縮寫為JaboG 33),是德國空軍一個配備龍捲風IDS攻擊機的飛行作戰部隊。聯隊的駐地設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比歇爾空軍基地德語Fliegerhorst Büchel,該空軍基地也是美國部署有B-61戰術核子彈的基地[1]

快速預覽 第33戰術聯隊 (TaktLwG 33), 存在時期 ...
Remove ads

任務

第33聯隊的任務是維持人員和物資在危機及國防緊急狀態下的候命狀態。這些候命狀態包括提供可快速部署的反擊力量、軍事人員的可持續調配、參與國家及北約的演習以及災害管理

核子武器

在第33聯隊駐地的特殊掩體內可以儲存最多44具核彈頭。作為共有核子武器框架的一部分,第33聯隊成為德國空軍唯一接受過使用該武器培訓的飛行部隊。然而,核子武器是受到美國軍方的管制[2]。美國空軍第702軍需供應隊的一些中隊駐紮於此,並連同德國空軍第1及第2安全中隊德語Objektschutz (Luftwaffe)共同負責特殊武器存放點的安全保衛工作。

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在2008年的一項內部研究報告,美國空軍的許多核武庫並沒有遵守美國國防部所要求的最低安全標準。這其中包括德國聯邦國防軍比歇爾空軍基地德語Fliegerhorst Büchel。該研究報告估計有約10至20枚核彈頭儲存在這個地方。美軍飛機作為第一反應力量,核彈頭於歐洲僅分布在較少的場地[3]

德國空軍計劃,至2025年將至少有46架龍捲風戰鬥轟炸機準備好共有核子武器的任務[4]

歷史

Thumb
第33聯隊的龍捲風IDS攻擊機

作為二戰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占領方,比歇爾機場是在1954-1955年間由法國軍隊創建。機場在建成後不久便移交德國聯邦財產局德語Bundesvermögensamt,並於1955年8月13日轉交德國聯邦國防軍管理。首批250個德國士兵自1955年8月15日入駐比歇爾機場站。

空軍第30航校(1956-1958)

1956年11月13日,德國空軍第30航空學校(Waffenschule der Luftwaffe 30)作為德國空軍的首個飛行部隊在菲爾斯滕費爾德布魯克組建,並自1957年10月起轉場至比歇爾[5]。首任指揮官為華瑟·克魯平斯基德語Walter Krupinski少校[6]

比歇爾接收的首個機型是美國F-84雷電戰鬥機德語Republic F-84,有75架雷電隨著第30航校的成立而投入使用。至10月底,比歇爾機場共入駐有72架F-84F、3架T-33教練機和2架T-6德州佬式教練機。第30航校的主要任務是為德國空軍新籌備組建的戰鬥轟炸機聯隊培訓人才。除飛行員外,相關部隊的技術人員也在此接受培訓。

第30航校的使命於1958年6月30日結束,第33戰鬥轟炸機聯隊隨即組建,並在1958年12月正式接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指揮[7]

第33戰鬥轟炸機聯隊(1958-2013)

Thumb
龍捲風攻擊機的「鵰」塗裝
Thumb
第33聯隊培訓車間的G.91戰鬥機

1959年3月23日,第33聯隊的飛行員已經完成了第10,000小時的飛行。同樣在1959年,該聯隊首次轉場至國外——幾乎整個中隊在1959年5月入駐了土耳其班德爾馬約4周時間。至1959年9月底,比歇爾的跑道擴建工程完工,可以進行全面的飛行運營。1960年6月3日,德國空軍又在比歇爾舉行了大型的飛行開放日,並深受民眾歡迎。美國空軍和義大利空軍也於這天在空軍基地進行了飛行表演。1960年底,第33聯隊首次轉場至義大利德奇莫曼努撒丁島),並自那時起定期接受代號為「德奇(Deci)」的境外指揮[8]

1961年,第33聯隊在科赫姆-布勞赫克設立了部隊營地,目的是要重建科赫姆的這個城區。

自1962年8月起,聯隊的裝備機型開始更換為F-104星式戰鬥機。1982年,聯隊的星式戰鬥機飛行時數達到200,000小時,成為當時全球使用該機型飛行時數最多的部隊。至F-104G在1985年5月30日退役前,該聯隊已飛行約231,900小時[9]

1985年,聯隊的裝備機型被轉換為龍捲風IDS攻擊機。龍捲風飛機的第100,000個飛行小時則是在1999年9月3日達到。

聯隊的機動車中隊及補給中隊在2013年4月1日合併,並自此組成了補給/運輸中隊。第33聯隊在此之前曾是德國空軍最後一個仍採用分離編制的聯隊。安全中隊此後也被重新改制為第1和第2安全中隊。

Remove ads

第33戰術聯隊(2013年至今)

作為德國聯邦國防軍重組德語Neuausrichtung der Bundeswehr的一部分,第33戰鬥轟炸機聯隊於2013年10月1日被更名為第33戰術聯隊[10]

架構

第74戰術聯隊直接隸屬於空軍作戰司令部德語Kommando Einsatzverbände Luftwaffe管轄。聯隊長為上校軍階,主要負責領導3個大隊:

  • 直屬飛行大隊,下設一個機務中隊和配備47架戰機的兩個飛行中隊。
  • 直屬技術大隊,由維修/電子中隊、保養/武器中隊和補給/運輸中隊組成。其主要負責對飛行器提供所有技術方面的照顧[11]。該大隊還有一個特色是1962年成立的培訓車間,主要負責培訓飛行機械師和系統及設備電子工程師德語Elektroniker für Geräte und Systeme(自1982年起)。它也是科赫姆-采爾縣境內規模最大的培訓機構。
  • 空軍基地大隊,這是德國空軍現存唯一的基地編制大隊。該大隊下設第1及第2安全中隊德語Objektschutz (Luftwaffe)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