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恐龍的體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恐龍的體型將目前已知的不同恐龍生物群中,最大、最重與最小的成員列表出來。

備註:這個列表並不包含未公佈的化石。恐龍的體重估計值比身長估計值變化範圍更大,因為使用已滅絕動物的骨骸來估計牠們的身長較為容易。
獸腳亞目

以下列表為身長(包含尾巴在內)超過12公尺的獸腳類恐龍。
1霸王龍: 4.5—9.5 t(5.0—10.5 short ton)[7][8][9]
2南方巨獸龍: 6—8.5 t(6.6—9.4 short ton) [10][11][12][13]
3棘龍: 6—8.5 t(6.6—9.4 short ton)[14][12][15]
4鯊齒龍: 4—8.2 t(4.4—9.0 short ton)[10][16][12]
5魁紂龍: 4.9—7.5 t(5.4—8.3 short ton)[4][10]
6高棘龍: 2.4—7.3 t(2.6—8.0 short ton)[10][17][18]
7恐手龍: 5—6.8 t(5.5—7.5 short ton)[19][4]
8似鱷龍: 2.5—6.5 t(2.8—7.2 short ton)[2][16][4]
以下為身長小於或等於80cm的獸腳類恐龍(不包含鳥類):
蜥腳形亞目
蜥腳形亞目恐龍的化石經常處於破碎的狀態,因此很難估計牠們的體型。而且牠們的化石常缺乏尾部,所以估計值的錯誤範圍很大。恐龍體重的計算方式是採用身長的三次方,而蜥腳類恐龍的身長大多無法確定,因此更難以估計牠們的體重。以下估計值主要根據Gavinrymill、Miketayl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以及 Mortim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等人的論敘。而化石非常破碎,或是化石已遺失的物種,都標上問號。
巨型蜥腳類恐龍通常可以分為兩群:一群的體型較短、較粗壯,但體重較大,主要為泰坦巨龍類與腕龍科;另一群的體型較為修長,但體重較輕,主要為梁龍科。

1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31-37.6公尺。[27]
2巴塔哥巨龍 (Patagotitan):30-35公尺。[28][4][29]
3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26到35公尺。[4][30]
4超龍(Supersaurus):32到34.5公尺。[31][4]
5梁龍(D. hallorum):26-32公尺。原為地震龍(Seismosaurus)。[4][31][3][32]
6阿拉莫龍(Alamosaurus):28到31.5公尺。[4][33][3]
7巨大南極龍("Antarctosaurus" giganteus): 25-30公尺。[3]
8新疆巨龍(Xinjiangtitan):26-29公尺。[34]
9波塞東龍(Sauroposeidon): 27到28.5公尺。備註:目前已知最高的恐龍,身高15-17公尺。[35][4][36]
Remove ads
1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50至92公噸。[37][4][10]
2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44到80公噸。[4]
3巴塔哥巨龍屬 (Patagotitan):55到72公噸。[38]
4南巨龍屬 (Notocolossus):44.9到55公噸。[37]
5阿拉莫龍(Alamosaurus):39.5到52公噸。[37][4][11]
6波塞東龍(Sauroposeidon):38到52公噸。[35][4][36]
- 歐姆殿龍(Ohmdenosaurus): 4米(13英尺)[3]
- 貝里肯龍(Blikanasaurus): 4—5米(13—16英尺)[4][3]
- 細長龍(Lirainosaurus): 4—7米(13—23英尺)[4][41]
- 馬扎爾龍(Magyarosaurus): 5.3—6米(17—20英尺)[4][3]
- 歐羅巴龍(Europasaurus): 5.7—6.2米(19—20英尺)[4][3][42]
- 火山齒龍(Vulcanodon): 6.5—11米(21—36英尺)[4][3]
- 伊森龍(Isanosaurus): 6.5—17米(21—56英尺)[3][43]
- 薩爾塔龍(Saltasaurus): 7—12.8米(23—42英尺)[4][44][29]
- 內烏肯龍(Neuquensaurus): 7—15米(23—49英尺)[3][45]
- 雷前龍(Antetonitrus): 8—12.2米(26—40英尺)[3][46]
Remove ads
鳥腳亞目

- 山東龍(Shantungosaurus):14.7—18.7米(48—61英尺)[16][3][47][48][49]
- 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9—15.2米(30—50英尺)[3][4][50][51][52][53]
- 闊步龍(Hypsibema):15米(49英尺)?[3]
- 貝尼薩爾禽龍(Iguanodon):10—13米(33—43英尺)[3][54]
- 卡戎龍(Charonosaurus):10—13米(33—43英尺)[4][55]
- 巨保羅龍(Magnapaulia):12.5米(41英尺)[56]
- 窄吻櫛龍(Saurolophus angustirostris):12米(39英尺)[4][57]
- 山東龍: 9.9—22.5 t(10.9—24.8 short ton)[4][10][16][58]
- 加爾韋禽龍: 15.3 t(16.9 short ton)[10]
- 連接埃德蒙頓龍: 3—13.2 t(3.3—14.6 short ton)[59][16][60][51]
- 櫛龍: 5—11 t(5.5—12.1 short ton)[10][61]
- 貝尼薩爾禽龍: 3.08—8.3 t(3.40—9.15 short ton)[10][62]
- 帝王埃德蒙頓龍: 4—7.6 t(4.4—8.4 short ton)[10]
- 加拿大短冠龍: 4.5—7 t(5.0—7.7 short ton)[4][10]
- 巨齒蘭州龍: 6 t(6.6 short ton)[4]
- 沃克氏副櫛龍: 2.5—5.1 t(2.8—5.6 short ton)[10][16][63][64]
- 嘉蔭卡戎龍: 5 t(5.5 short ton)[4]
Remove ads
角龍亞目
以下為身長(包含尾巴)超過6公尺以上的角龍類恐龍。
厚頭龍亞目
裝甲類
以下為長度超過8米的裝甲類恐龍: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