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遼寧龍屬

甲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遼寧龍屬
Remove ads

遼寧龍屬名Liaoningosaurus)是中國早白堊世甲龍類恐龍中一個不尋常的,命名自遼寧義縣組阿普第階)發現的兩件化石標本。遼寧龍在高級鳥臀目中很不尋常,因為它被推測屬於掠食或食腐動物,化石保存的內臟內容物顯示它可能吃過魚。此外,骨骼中的某些特徵也表明它可能是半水生動物[1]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IVPP V12560是一副長約34公分(1英尺1英寸)的完整骨骼,發現於中國遼寧省早白堊世義縣組模式種奇異遼寧龍Liaoningosaurus paradoxus)由徐星、汪筱林和尤海魯等人命名於2001年,屬名取自化石發現地所在的遼寧省,種名指標本中存在結節龍科和甲龍類的混合特徵。該標本最初因為未融合的椎體和神經弓而被視為幼年個體。[2]

2016年,古生物學家季強提出,正模標本實際上已經完全發育成熟,化石不尋常的特徵只是適應半水生習性的表現。如果該觀點正確的話,遼寧龍將會成為已知最小的鳥臀目以及唯一已知的水生或半水生裝甲恐龍。2018年,中國古生物學家鄭文杰進行的一項顯微解剖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正模標本的年齡不超過12個月。2019年,李曉波和羅伯特·雷茲又研究了三件標本,並得出同樣結論。從義縣組的四個不同地點和附近九佛堂組的一個地點採集了約20片遼寧龍標本,其中的大部分至今仍未被研究。[3]

Remove ads

敘述

在所有已知甲龍類化石中,該標本在下頜孔英語mandibular fenestra的保留方面獨一無二;化石上也可能存在眶前孔。遼寧龍具有相對較大的牙齒,包括前頜牙齒(可能是原始特徵或幼年特徵),牙冠尖端異常長而鋒利,使每顆牙齒都具有叉子的形狀。遼寧龍的下肢和腳部很長,手爪和腳爪又長又尖,有別於其它甲龍類的鈍爪。這些特徵最初被解釋為幼年特徵,因為標本體積小,脊柱和髖骨之間缺乏融合。[2]然而,來自第二件標本的信息讓一些科學家得出結論:髖部缺乏融合以及四肢和腳趾的加長實際上是對半水棲生活方式的適應;叉狀的大型牙齒和鋒利的爪子可能已經適應於捕捉魚類和其他小動物。第二件標本中發現的胃容物表明,魚可能是這種動物飲食的一部分,[1]因此遼寧龍可能是食肉動物或者至少是雜食動物,這使它成為第一個被認為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的鳥臀目,儘管更多的基礎鳥臀目如畸齒龍科厚頭龍下目曾經也被懷疑成肉食動物。[4][5]

Thumb
將遼寧龍顯示為一種半水生烏龜狀恐龍的復原圖

最初從正模標本中識別出的另一個獨特特徵是腹部具有骨板。平坦的皮內成骨的大部分似乎覆蓋於腹部下方,表面結構覆有六邊形菱形的小型凸起。類似的骨板從未在其它甲龍類中發現,並且有人提出,如果遼寧龍確實是半水生動物,那麼腹甲可能像現代海龜一樣保護它免受掠食者的攻擊。[1]肩部發現了較小的三角形皮內成骨,包括一個小型肩峰。[2]但是近期檢查認為它們並未融合成一塊骨頭,反而類似於正常的恐龍鱗片。 2013年,古生物學家維多利亞·阿博爾英語Victoria Arbour及其同事對假設的腹甲斷裂邊緣進行研究,但並未發現任何預期的內部結構。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腹甲」可能是保留下來的皮膚碎片。[6]

Remove ads

演化關係

由於亞成體標本年齡較小且存在典型甲龍科和結節龍特徵科,因此很難確定遼寧龍的演化關係。徐星等人在2001年發表一篇系統發育分析,將遼寧龍作為結節龍科的一個早期分支,[2]而Vickaryous等人在2004年將其臨時劃為地位未定甲龍類[7]Thompson等人2011年進行的第二次系統發育分析表明遼寧龍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甲龍科[8]2018年,鄭提出遼寧龍可能是2014年九佛堂組發現的更大的傳奇龍的幼體。[3]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