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恩斯特·約翰·馮·弗賴恩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恩斯特·约翰·冯·弗赖恩德
Remove ads

恩斯特·約翰·馮·弗賴恩德(德語:Ernst John von Freyend,1909年3月25日-1980年3月24日)[1]是一位納粹德國國防軍軍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任職,擔任陸軍元帥威廉·凱特爾貼身副官。他曾在7月20日密謀案發生的當天在不知情狀況下誤打誤撞幫助施陶芬貝格放置了裝有炸彈的公文包。7分鐘後,炸彈爆炸。弗雷恩德在爆炸中負傷,但倖存了下來,並活到了戰後。他投降後,被美方短暫拘留、審問,美國人最終認定弗賴恩德未曾參與任何決策。

快速預覽 恩斯特·約翰·馮·弗賴恩德,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恩斯特·約翰·馮·弗賴恩德出生於西里西亞的布雷斯勞(今波蘭弗羅茨瓦夫),於1934年加入德國國防軍的炮兵團,並於1936年晉升為中尉。與此同時,他以文憑完成了農業方面的學習。1936年至1939年期間,他擔任招募軍官,同時擔任他最初加入的同一團的炮台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之初,在波蘭戰役中受了重傷。

直到1940年他一直在醫院裡,之後他再次歸隊,並參加了巴巴羅薩行動。從那時起,他擔任第28步兵師參謀,他在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戰役中再次受傷。馮·弗賴恩德在康復後被宣布「不適合前線」,他於1942年4月被調到國防軍最高指揮部,並於同年8月被任命為威廉·凱特爾元帥的副手。此後他主要忙於行政任務,比如安排預約。1943年,他晉升為少校。

1944年7月20日,他抵達位於東普魯士拉斯滕堡狼穴總部,參加由希特勒召開的形勢會議。當時,元帥威廉·凱特爾的下屬、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也到場,他手提一個公文包。由於施陶芬貝格曾在戰鬥中失去了右手和左手的兩根手指,馮·弗賴恩德主動提出幫他攜帶公文包。起初施陶芬貝格拒絕了,但在臨近會議室時,他還是答應了,並請求馮·弗賴恩德將他安排在儘可能靠近元首希特勒的位置,以便「會後我能完整匯報元首說的每一句話」。

馮·弗賴恩德將公文包放在會議地圖桌旁,位於站在希特勒右側的阿道夫·豪辛格將軍旁邊,施陶芬貝格隨後調整了位置。[2][3]然而,此時海因茨·勃蘭特為了更仔細查看地圖,將公文包移到厚桌腿的另一側、遠離希特勒的方向。七分鐘後,炸彈爆炸。事後調查認定,炸彈正好位於桌腿旁,因而對希特勒的衝擊波被大大抵消,公文包的位置是決定會議室內誰生誰死的關鍵因素之一。

馮·弗賴恩德在爆炸中倖存,並活到了戰爭結束。在與凱特爾一起投降後,他被美軍短暫拘留審訊。美方認為他未參與軍事決策,僅作為凱特爾的貼身副官行事。1950年代初,他成為蓋倫組織的雇員。

Remove ads

榮譽

飾演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