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義大利海軍
義大利武裝力量(海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義大利海軍是義大利共和國的海軍部隊,是義大利軍隊的四個分支之一,由前義大利王國的義大利皇家海軍(Regia Marina)演變而來,形成於1946年。目前的義大利海軍服役有2.9萬名海軍官兵,一百多艘艦艇以及百餘架海軍飛機[2]。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2月7日) |
Remove ads
軍旗

義大利海軍軍旗是在義大利三色國旗內鑲嵌義大利海軍徽記組成的。義大利海軍徽記上盾牌的標誌由象徵中世紀時期義大利的四個「海上共和國」(Thalassocracies)的四個部分構成:[3]
- 左上部分:紅底上一隻長有翅膀並揮舞著劍的金色獅子,象徵威尼斯共和國。
- 右上部分:白底紅十字,象徵熱那亞共和國。
- 左下部分:藍底白色馬爾他十字,象徵阿馬爾菲共和國。
- 右下部分:紅底白色花角十字,象徵比薩共和國。
為了區別商船上使用的旗幟,軍旗徽記上盾牌的頂部有一個金色的王冠,而商船使用的版本上則沒有。1939年,海軍上將Domenico Cavagnari向義大利政府建議增添王冠,以彰顯義大利海軍起源自羅馬時代。
歷史
義大利王國於1861年3月17日建立義大利皇家海軍(Regia Marina);1946年6月2日,全民投票廢除君主制後,義大利海軍更名為現在的名字。
經歷二戰後,義大利變成了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結束了曾經作為世界第四大海軍,擁有新式的現代化戰艦編隊的義大利皇家海軍的歷史後,義大利海軍開始了漫長而複雜的重建過程。儘管在戰後,義大利皇家海軍留下的是大量惡劣的條件:廢棄的基礎設施、不可再使用的基地、布滿水雷的港口以及被擊沉艦艇的殘骸,但在1943年9月8日停戰協議簽署,隨後,9月23日盟軍又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這都對義大利海軍的重建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但是仍有大量的海軍單位在從戰爭中留存下來,雖然大部分由於曾經參戰或船齡太長都處於低效率的狀態中。
二戰中剩餘的軍艦:
1947年2月10日簽署的義大利和約對於義大利皇家海軍而言是沉重的打擊,除了領土與物資的損失外,還實行了以下限制:
- 禁止擁有、建造或實驗核武、自動推進式彈丸、相對發射器等武器。
- 禁止擁有戰艦、航空母艦、潛艇和兩棲突擊部隊。
- 禁止運作潘泰萊里亞島、皮亞諾薩島以及佩拉傑群島上的軍事設施。
同時,作為戰爭賠償,合約還要求義大利將以下艦艇轉讓給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希臘、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這些戰勝國:
- 3艘戰艦:朱利奧·凱撒號(Giulio Cesare),義大利號(Italia),維托里奧·威內托號(Vittorio Veneto);
- 5艘巡洋艦:埃曼努萊·菲利貝爾特·杜卡·達奧斯塔號(Emanuele Filiberto Duca d'Aosta),阿蒂略·萊戈洛號(Attilio Regolo),斯基皮奧內·阿夫列卡諾號(Scipione Africano),埃烏詹尼·迪·薩沃阿號(Eugenio di Savoia)和厄利垂亞號(Eritrea);
- 7艘驅逐艦:5艘士兵級(Soldati class)以及奧古斯托·里博提號(Augusto Riboty)、阿爾弗雷多·奧里亞尼號(Alfredo Oriani);
- 6艘掃雷艇:信風(Aliseo)、風暴(Fortunale)等等;
- 8艘潛艇:鋼級(Acciaio class);
- 1艘教練艦:哥倫布號(Cristoforo Colombo)。
Remove ads

在國際政治形勢巨大的變化之下,美英深信應暫停海軍大型軍艦的移交進程。1948年至1955年,包括航空母艦Aquila在內的艦艇在拉斯佩齊亞被拆毀。蘇聯聲稱軍艦Giulio Cesare及其他許多海軍單位的應歸於自己。巡洋艦阿蒂略·萊戈洛號(Attilio Regolo)和斯基皮奧內·阿夫列卡諾號(Scipione Africano)變成了法國的沙托雷諾號(Chateaurenault)和吉尚號(Guichen);而埃烏詹尼·迪·薩沃阿號(Eugenio di Savoia)則變成了希臘的赫利號(Helli)。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艦艇留在了義大利海軍旗下。
當美國轉而留意蘇聯與地中海時,義大利周圍海域變成了兩個超級大國競爭的主要區域。由於地理位置具有戰略意義,義大利的軍港重現了其重要性。
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取代了義大利王國,義大利皇家海軍(Regia Marina)也更名為義大利海軍(Marina Militare)。在馬歇爾計劃的支援以及歐洲日益分裂為對抗的兩大集團這一形勢下,義大利旨在獲得足夠的安全保障開始與美國進行對話,而華盛頓方面也關注於在亞平寧半島保持其自身的設施。於是,義大利加入了共同防禦援助方案(MDAP),而其戰爭賠款的要求也被放寬了。
1949年4月4日,義大利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之後再西方各國同意之下,和平條約中的戰爭賠款在1951年底被最終取消。
在北約,義大利海軍被分配控制亞得里亞海與奧特朗托海峽,同時也肩負著防禦通過第勒尼安海的海軍路線的任務。
目前義大利海軍的艦艇:
這個艦隊仍在演變中,現在義大利海軍裝備了更為強大的加富爾號航空母艦[5],以及全新的驅逐艦、潛艇和多用途護衛艦。近來,義大利海軍作為北約的一部分,參與了許多聯盟的維和行動。聖馬可團(San Marco Regiment)是義大利的海軍陸戰隊。

Remove ads
結構與組織
義大利海軍分為數個部份:
- 參謀(Corpo di stato maggiore)
- 海軍工程部隊(Corpo del genio navale)
- 海軍武器部隊(Corpo delle armi navali)
- 海上軍需部隊(Corpo di commissariato militare marittimo)
- 海上軍醫部隊(Corpo sanitario militare marittimo)
- 海岸防衛隊(Corpo delle capitanerie di porto)
- 海軍總參謀長-海軍上將保羅·拉·羅薩
- 海軍副參謀長-海軍上將安德烈·康普瑞荷
- 艦隊司令部-義大利海軍總司令(Comandante in Capo della Squadra Navale)-海軍上將路易吉·比內利·曼泰利
- 海上部隊指揮部(總部設於塔蘭托):加里波第號(Garibaldi)、西風號(Espero)、埃特納號(Etna)、杜蘭德·德拉佩訥號(Durand de la Penne)、明波力號(Mimbelli)、聖喬治號(San Giorgio)、聖馬可號(San Marco)、聖朱斯托號(San Giusto)、伊萊克特拉號(Elettra)等
- COMSQUAFR 1(總部設於塔蘭托):信風號(Aliseo)、歐羅號(Euro)、和風號(Zefiro)、西風號(Espero)、炮手號(Artigliere)、博薩利號(Bersagliere)、格雷納迪爾號(Granatiere)、阿瓦利號(Aviere)、斯特隆波里號(Stromboli)
- COMSQUAFR 2(總部設於拉斯佩齊亞):西北風號(Maestrale)、東北風號(Grecale)、利貝喬號(Libeccio)、西羅科號(Scirocco)、維蘇威號(Vesuvio)
- 巡邏、監視與海防指揮部(總部設於奧古斯塔):
- COMSQUACORV:密涅瓦號(Minerva)[已出售[6]]、尼亞號(Urania)[已出售[6]]、達內德號(Danaide)[已出售[6]]、斯芬克斯號(Sfinge)[已除役[6]]、西米拉號(Chimera)[已除役[6]]、德賴厄德號(Driade)[已除役[6]]、鳳凰號(Fenice)[已除役[6]]、錫比拉號(Sibilla)[已除役[6]]
- COMSQUAPAT 1:仙後座號(Cassiopea)、天秤座號(Libra)、角宿一號(Spica)、維加號(Vega)
- COMSQUAPAT 2:奇加拉·福戈斯號(Cigala Fulgosi)、博爾西尼號(Borsini)、弗斯卡利號(Foscari)、貝蒂卡號(Bettica)、天狼星號(Sirio)、獵戶座號(Orione)
- 兩棲部隊指揮部(總部設於布林迪西)[7]:
- 聖馬可團
- 負責後勤和培訓的卡洛托團
- 登陸上陸器材分隊
- 潛艇部隊司令部(總部設於塔蘭托):
- COMGRUPSOM:達芬奇號潛艇(Da Vinci)、裴洛西號潛艇(Pelosi)、普里尼號潛艇(Prini)、朗伯德號潛艇(Longobardo)、加扎納號潛艇(Gazzana)、托達羅號潛艇(Todaro)、西勒號潛艇(Scirè)
- 海軍訓練中心
- 海軍航空司令部(總部設於聖羅莎)
- 通訊信息中心(總部設於羅馬)
- 反水雷司令部(總部設於拉斯佩齊亞):
- COMSQUADRAG 53:努馬納號(Numana)、里米尼號(Rimini)、薩普里號(Sapri)、泰爾莫利號(Termoli)、維亞雷焦號(Viareggio)、維斯特號(Vieste)
- COMSQUADRAG 54:阿爾蓋羅號(Alghero)、基奧賈號(Chioggia)、克羅頓號(Crotone)、加埃塔號(Gaeta)、萊里奇號(Lerici)、米拉佐號(Milazzo)
- 海軍總司令部(總部設於羅馬)
- 海上部隊指揮部(總部設於塔蘭托):加里波第號(Garibaldi)、西風號(Espero)、埃特納號(Etna)、杜蘭德·德拉佩訥號(Durand de la Penne)、明波力號(Mimbelli)、聖喬治號(San Giorgio)、聖馬可號(San Marco)、聖朱斯托號(San Giusto)、伊萊克特拉號(Elettra)等
Remove ads
軍艦
Remove ads

- 朱塞佩·加里波第號巡洋艦(Giuseppe Garibaldi,1957-1971)
- 浮躁級驅逐艦(Impetuoso class)2艘(1957-1983)
- 安德烈埃·多里亞級巡洋艦(Andrea Doria class)2艘(1964-1991)
- 無畏級驅逐艦(Impavido class)2艘(1963-1992)
- 盧波級護衛艦(Lupo class)4艘(1977-2001):出售給秘魯海軍
- 維托里奧·威尼托號巡洋艦(Vittorio Veneto,1969-2003)
- 勇敢級驅逐艦(Audace class)2艘(1972-2006)
- 智慧女神級巡邏艦(Minerva class corvette)8艘(1987-2019):當中有4艘出售給孟加拉海岸警衛隊[6]
- 貓鯊級潛艇(Gato class):里安納度·達·芬奇號(Leonardo da Vinci,S510)、恩里科·塔佐利號(Enrico Tazzoli,S511)
- 巴勞鱵級潛艇(Balao class):阿法度·卡佩利尼號 (Alfredo Cappellini,S507)、埃萬傑利斯塔·托里拆利號(Evangelista Torricelli,S512)、法蘭切斯科·莫羅西尼號(Francesco Morosini,S508)
- 丁鱥級潛艇(Tench class):基安法蘭高·加扎納-普里亞羅賈號(Gianfranco Gazzana Priaroggia,S501)、普里莫·隆戈巴爾多號(Primo Longobardo,S502)
- 刺尾鯛級潛艇(Tang class):利維奧·皮奧馬爾塔號(Livio Piomarta,S515)、羅密歐·羅梅伊號(Romeo Romei,S516)
- 托蒂級潛艇(Toti class):蒂奧·巴尼奧利尼號(Attilio Bagnolini,S505)、恩里科·托蒂號(Enrico Toti,S506)、恩里科·丹多洛號(Enrico Dandolo,S512)、拉薩羅·莫奇尼戈號(Lazaro Mocenigo,S513)
- 紹羅級潛艇(Sauro class):紹羅號(Sauro,S518)、迪科薩托號(Di Cossato,S519)、馬可尼號(Marconi,S521)
- 加里波底級: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4]
Remove ads
建造與採購計畫
- 塔翁·迪雷韋爾級巡防艦(Thaon di Revel-class):4艘服役,2艘已下水,1艘在建,排水量5,800到6,280噸,143 公尺(另外三艘可供給選擇,總共計畫16艘),以代替4艘士兵級輕型巡邏艦和8艘智慧女神級巡邏艦(又名:密涅瓦級輕型巡防艦)、司令級巡邏艦、天狼星級巡邏艦(又名:席里歐級巡邏艦)[11]。
- 2艘212型潛艇
- 一艘LSS Vulcano輔助船,預計2019年服役(排水量26000噸,長192公尺,配備兩架AW101)
- 2艘Angelo Cabrini class多用途高速巡邏艇,預計2018到2020服役,排水量185噸,長43公尺,40節。
- 2艘萬噸驅逐艦,並預計最快2028年首艦交付。並取代自1993年服役至今2艘老舊的杜蘭德·澤拉·潘尼級驅逐艦[12]
- 1艘排水量為25,000噸的攻擊直升機母艦
- 2艘212型潛艇
- 2艘S1000型潛艇
- 1艘地平線級(Orizzonte class)防空作戰驅逐艦
- 為埃特納中隊配備2艘埃特納號(Etna)補給艦,以替代斯特隆波里號(Stromboli)和維蘇威號(Vesuvio)
- 3艘1.65萬噸船塢登陸艦,名為LXD計畫,替代聖喬治號(San Giorgio)、聖馬可號(San Marco)和聖朱斯托號(San Giusto),前2艘的造艦預算已完成編列,預計2028至2030年間服役,第3艘則預計2031年服役。根據義軍規劃,這些新艦艇將配備柴油主機,最大航程達7千浬(約1.29萬公里),除配備艦艉直升機庫與飛行甲板,艦內還備有車庫甲板,最多可容納20輛VBA。井圍甲板還能搭配2艘義大利製新一代LC-23型登陸艇,讓其有效執行艦岸運動。每艘LXD編制為200名船員,並可載運300名陸戰隊員,若加入3.8萬噸的「的里雅斯特號」,義軍單支兩棲作戰支隊就可投射1700名陸戰隊員[9]。
- 為反水雷部隊配備1艘後勤和指揮艦
- 為潛艇部隊配備1艘救援、後勤和指揮艦
海軍飛機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