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憩室
diverticula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解剖學和組織學中,
分類
憩室根據其室壁的組成結構,可分為真性憩室和假性憩室兩類:
胚胎學
人體病理學

1、咽部(贊克氏);2、中部;3、膈上

- 食道憩室(oesophageal diverticula)可發生在三個區域:
- 十二指腸憩室(duodenal diverticulum):通常由十二指腸壁局部(通常在第二、三部之間的肝胰壺腹附近)的弱點引發,在醫學影像的正常人群中偶然發現的概率可高達23%,可能會因滯留食物殘渣而導致炎症[6];
- 空腸憩室(jejunal diverticulum):可以造成細菌滋生並引發穿孔和膿腫;
- 基利安—賈米森氏憩室(Killian-Jamieson diverticulum):一種食管頸段側壁憩室[7];
- 萊默氏憩室(Laimer diverticulum):一種喉咽與食道交界處的憩室;
- 結腸憩室(colonic diverticulum):也稱憩室病(diverticulosis),指結腸壁中因為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從外肌層的空隙間外疝形成的憩室,如果感染導致憩室炎則可能造成穿孔[8]
- 胃憩室(gastric diverticula):非常罕見[9];
- 梅克爾氏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因胚胎發育時的卵黃管(vitelline duct)未能正常閉合導致的憩室[10],通常遵循「2的法則」——即發生在2%的人口中(為最常見的腸道天生畸形[11])、長度約2英寸(5.1公分)、距離回盲瓣約2英尺(61公分)、症狀常在2歲前出現、男性出現併發症的風險約為女性的2倍、可能含有2種類型的異位組織(最常見是胃黏膜,其次是胰臟組織)[12];
- 羅阿氏竇(Rokitansky-Aschoff sinus):指膽囊腺體和肌層過度增生導致黏膜層陷入肌層形成的膽囊壁憩室症,通常與慢性膽囊炎相關[13]。
腸胃道的憩室能夠導致腸結石的形成,甚至造成腸梗阻[14]。
Remove ads
圖集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