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來自紐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我來自紐約》(英語: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是一部2016年由張爵西執導馬來西亞電影,由狄龍宣萱陳沁霖陳智深演出。

快速預覽 我來自紐約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 基本資料 ...

2017年11月16日,此電影的續集《我來自紐約2:當我們在一起》在馬來西亞上映, 劇中林淑嫻一角改由吳天瑜飾演。[6]

Remove ads

普通版劇情

而本片敘述是有關Sarah和媽媽淑嫻在美國紐約長大後,由於工作不便,故此把其女兒送回馬來西亞和她的外公阿根生活一段日子。在紐約生活了12年的Sarah,便開始和外公面對中外文化問題,其次是每當想念媽媽、外公,鄰居們和同齡小朋友的熱情與友善,讓她慢慢打開心房。而在與外公的相處之中,她也慢慢瞭解媽媽和外公對傳統文化的執著。當離別時,小朋友們也難免哭別。

中國版內容

雍哲文化的老闆丁雍哲以授權的身份買下了張爵西這部電影的劇本版權,開拍中國版本的《我來自紐約》。中國版本的《我來自紐約》將會在2018年上映。2020年5月9日,該片首映禮在移動電影院落幕。

主題曲

電影出品人丁雍哲更力邀中國著名詞人冰潔擔綱創作主題曲《最親的人》。而擔綱電影主題曲創作的著名詞人冰潔,正是耕耘於這種傳統文化與現代情愫交織的清新派詞人,具有深厚的創作功底和生活體驗,使影片更接中國地氣,可謂是天作之合!但這首歌曲由於某些因素,演唱者卻變成雷佳。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來襲,這首歌卻突然變成了抗疫公益歌曲,並且由余惠承演唱。因此《我來自紐約》中國版的電影主題曲記載目前是不明。

關於《我來自紐約》中國版

關於《我來自紐約》,丁雍哲用「創新」二字來概括。首先是劇本以海外華人的視野展開對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認知,再就是在演員的搭配上金馬影帝狄龍與素人演員陣容組合,在電影主題歌的製作上,邀請知名作詞作曲家創作,劇中穿插素人小演員的插曲,以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張也來壓軸演唱主題歌,而張也歌曲風格的創新轉變也是一大亮點。幕後製作亦是由從業近三十年電影界專家與80後新人搭配組合完成。

劇情

而本片敘述是有關林思家和媽媽淑嫻在美國紐約長大後,由於工作不便,故此把其女兒送回廣州和她的外公阿根生活一段日子。在紐約生活了12年的林思家,便開始和外公面對中外文化問題,其次是每當想念媽媽、外公,鄰居們和同齡小朋友的熱情與友善,讓她慢慢打開心房。而在與外公的相處之中,她也慢慢瞭解媽媽和外公對傳統文化的執著。當離別時,小朋友們也難免哭別。

註:阿根打淑嫻一巴掌的場面上,阿根在中國版里的對白和普通版的對白有所差異。如:
「你是華人,為什麼要去念洋書?」(普通版)
「你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去念洋書?」(中國版)

些許的內容,有很多普通版本的對白改成中國版,如: 「明明是華人」(普通版)
「明明是中國人」(中國版)

「講華語,OK?!」(普通版)
「講中文!可以嗎?!」(中國版)

主要演員

演員 角色
狄龍 林春根
宣萱 林淑嫻(Sophia)
陳沁霖 林思家(Sarah)
陳智深 張家寶(阿寶)
林家冰 Ivy
張寶權 Hero

製作

該片由馬來西亞三人行電影工作室進行拍攝工作,於2015年中,位於吉隆坡友力花園(蕉賴花園前身)取景進行拍攝的[7]。而主要投資者徐若瑄也是首次擔當監製一職[8][9]

事件

在2015年12月14日,該片在《第7屆澳門影展》得了4項大獎,張爵西為最佳編劇、狄龍為最佳男主角、宣萱為最佳女配角,以及陳沁霖為最佳新人[10][11][12][13]。至於香港方面,由於該片是2016年4月21日才上映,所以不會於香港電影金像獎入選名單的[14]

2016年3月4日,該片藝人宣萱和狄龍,於出席馬來西亞首映時,發表有關趣事[15]

2016年4月14日,該片藝人狄龍和陳沁霖所提及,和監製徐若瑄合作愉快[16]

2016年4月24日,該片藝人宣萱和狄龍,接受東網on.cc訪問,說述於馬來西亞有關拍攝要安排警車處理難事[17]

音樂

普通版

更多資訊 曲別, 歌名 ...

中國版

更多資訊 曲別, 歌名 ...

獎項

更多資訊 頒獎典禮, 獎項 ...

分級

國家/地區 分級
馬來西亞 U
新加坡 PG
台灣 普遍級
香港 I級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