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自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戴自英(1914年11月29日—2009年12月8日[1]),浙江寧波人,生於上海,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家,中國臨床抗生素研究的先驅和奠基人。

簡介

1938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1947年,赴英國留學,入讀英國牛津大學病理學院傳修細菌學,導師霍華德·弗洛里。1950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1]

1950年4月,回國,先後擔任上海醫科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內科教授上海市華山醫院的副院長,並是中國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

1953年,發表了小劑量氯黴素用於治療傷寒的方案。

1957年,參加了對丘財康大面積燒傷的搶救,獲得中國衛生部個人三等獎的褒獎。

1963年,在上海主持創建了抗生素臨床研究室,並主持完成了對120多種抗菌類藥物的臨床研究。

1972年,提出磺胺嘧啶是中等效果的磺胺藥,病人可以減少服用劑量和服用次數。

1979年,對當時的國產新藥硫眯頭孢菌素進行了臨床應用的研究,證明了該藥的藥效。

1984年12月,退休[2]

2009年10月8日,逝世,享年96歲[1]

著作

  • 《實用抗生素學》
  • 《實用內科學》(共同主編)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