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撫州市第一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抚州市第一中学
Remove ads

撫州市第一中學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的一所完全中學。肇始於1901年由撫州知府何剛德根據詔令所創立的新式學堂撫郡學堂,當時的校址位於撫州知府衙門上。

快速預覽 撫州市第一中學, 地址 ...

歷史沿革

撫州一中的歷史沿革總體可以依據政權變更而分段,除因戰爭因素短暫搬遷外,該校校址始終位於撫州城[注 1]原撫州知府衙門內,民國時期將知府衙門移交給學校辦學至今。其校名由於其隸屬關係與區劃變更等因素則變更頻繁。其學校本身則是1927年由江西省立第七中學校與江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合併而來。

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撫州知府何剛德根據朝廷詔令創辦新式學堂,在原興魯書院的基礎上創辦普通學舍,後更名為撫郡學堂,並由何剛德任監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更名為撫州中學堂,為全江西省創辦最早的公辦中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撫州初級師範學堂在撫州府考棚的基礎上創辦,黃君煇任監督。[1]

辛亥革命爆發後,中華民國成立,民國元年(1912年),撫州中學堂更名為撫州中學校,撫州初級師範學堂更名為撫州初級師範學校。民國三年(1914年),撫州中學校改為江西省立第七中學校,撫州初級師範學校改為江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民國十二年(1923年),輔仁文社的廖朗山、黃暉等人創辦私立輔仁初級中學。民國十五年(1926年),由於公立昭武甲種農業學校收為省辦,學校主管者決議將該校原有的辦學基金創設撫州六縣公立女子初級職業學校。

在民國十六年(1927年),江西省立第七中學校與江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合併,由於廢府存縣改革,定新校名為江西省立臨川中學校,後又於同年11月更名江西省立第八中學[2]:167

在這之後,民國十八年(1929年),撫州六縣公立女子初級職業學校改為撫州六縣共立女子初級中學,後更名為撫州六縣聯立女子初級中學。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江西省立第八中學復改名為江西省立臨川中學,私立輔仁初級中學改為私立輔仁初級園藝學校(後改為輔仁農業職業學校)。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由於日軍攻陷南昌,撫州城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各中等學校撤離撫州城,省立臨川中學高中部遷往光澤、初中部遷往黎川,撫州六縣共立女子初級中學與輔仁農業職業學校分別遷臨川縣龍骨渡的易家村與曾家村。民國三十一年(1943年),撫州六縣聯立女子初級中學收歸省辦,更名為江西省立臨川女子中學。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臨川地區先後還創辦了臨川縣立中學和教會創辦的真光中學等校。直到民國三十三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外遷的各個中學才陸續遷回撫州城內。[1]

1949年5月,中共、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臨川縣,臨川城內的各公立中學由新成立的臨川市人民政府接管。同年9月,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教育改造方案,對中等學校作了適當調整,將江西省立臨川中學與江西省立臨川女子中學、臨川縣立中學、輔仁農業職業學校等數個公辦中學合併成立江西省臨川聯合中學;私立真光中學按規定登記、立案。1951年,私立真光中學併入江西省臨川聯合中學。1953年,臨川聯合中學獲江西省教育廳列為該省重點中學[2]:243

1954年,江西省臨川聯合中學更名為江西省臨川中學。1959年秋,由於撫州市初級中學增辦高中並更名為撫州市第二中學,且撫州已經由鎮改市,江西省臨川中學因此同步更名為撫州市第一中學。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該校曾處於停課狀態,各類考試被取消[2]:182,1968年10月,文革時期由於需要騰出校舍給撫州工具機廠,撫州市第二中學(現臨川區第九中學)併入撫州市第一中學。1969年9月,撫州市第二中學恢復建制,後搬遷至城外。1996年5月10日,隨著撫州市撤銷撫州市第一中學復名為江西省臨川中學。2001年,隨著撫州地區撤地設市江西省臨川中學再次復名為撫州市第一中學。2002年,由於撫州一中、臨川一中臨川二中收歸撫州市人民政府主管,上述三所學校遂共同組建撫州(臨川)教育集團,後更名為臨川教育集團。[1][3]

Remove ads

歷任領導(含前身)

民國16年(1927年)2月合併前

更多資訊 姓名, 任期 ...

[4]

更多資訊 姓名, 任期 ...

[4]

民國16年(1927年)2月合併後

更多資訊 姓名, 任期 ...

[4]

Remove ads

引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