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扎爾·蓬蒂切利
法国政府承认的最后一位一战老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維托里奧·韋內托騎士拉扎爾·蓬蒂切利(義大利語:Lazzaro Ponticelli,法語:Lazare Ponticelli,1897年12月14日—2008年3月12日),是法國政府承認的最後一位一戰老兵。[b]
蓬蒂切利出生於義大利,八歲時獨自前往法國。16歲時,他謊報年齡加入法國陸軍,並在次年因義大利倒向協約國而轉入義大利皇家陸軍。戰後,他回到巴黎和他的兄弟們創立蓬蒂切利兄弟,至今仍在運營。二戰期間,蓬蒂切利為反抗納粹德國入侵法國加入了抵抗運動。
蓬蒂切利每年都會參加停戰日紀念活動。晚年的他批評戰爭,並把勳章收在鞋盒裡。他一度拒絕法國政府提出的國葬安排,但他後來還是同意此要求;作為條件,法國政府須在國葬上提到在戰場陣亡的一戰士兵。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尊重其要求,在國葬上為他們立了一塊紀念牌匾。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拉扎爾·蓬蒂切利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皮亞琴察省貝托拉。[7]父親是讓·蓬蒂切利或喬瓦尼·蓬蒂切利,母親是菲洛梅娜·科爾達尼,家中還有七個兄弟姐妹。他的父親靠在集市販賣牲畜為生,同時兼職木匠和鞋匠。[8][9]他的母親在家耕地,每年都會往返波河河谷的稻田工作三次。[7]
雖然他們辛苦工作,但孩子們仍吃不飽睡不好。[10]蓬蒂切利兩歲時,母親為了謀求生計搬到法國。父親和大哥逝世後,蓬蒂切利的家人們陸續搬到巴黎,把蓬蒂切利託付給鄰居照顧。[8]
蓬蒂切利在年僅六歲時便外出打工。[11]八歲時攢夠錢購買被他視為天堂的巴黎車票,[7][8][11]為了前往巴黎他徒步行走34公里(21英里)來到距離皮亞琴察省最近的火車站。[12]由於他不諳法語,只能在馬恩河畔諾讓找了一份掃煙囪工作,後又來到巴黎當起了報童。[7][13][14]他在13歲時獲得了工作許可證。[8]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16歲的蓬蒂切利為了報答法國養育之恩,謊報年齡加入法國外籍兵團的第1外籍兵團第4行軍團,並在軍內發現他的哥哥塞萊斯特·蓬蒂切利。[7][13][8]蓬蒂切利於服役期間駐紮在蘇瓦松以及凡爾登附近的杜歐蒙,[15]負責挖掘埋屍地和戰壕。[16]他曾答應哥哥塞萊斯特會幫助他人,後來他也履行諾言幫助腿部受傷的法軍以及手部受傷的德軍。[17]
1915年5月,由於義大利跳槽至協約國,蓬蒂切利被迫返回祖國參軍。雖然他極力想留在法國軍隊,但還是被兩名國家憲兵押送至都靈加入第3阿爾卑斯山地團,[8]並被派去和奧匈帝國陸軍交火。[17]
蓬蒂切利擔任機槍手期間,因進攻奧匈帝國山地防禦陣遭炮擊重傷。之後,他被轉至那不勒斯休養,並在康復後重返前線。[7]他曾在受訪時表示:「我有次受了傷,儘管血都流進眼睛裡了,但我還是繼續開槍,因為我知道一旦停下來就死定了。」[18]
蓬蒂切利所屬部隊曾和奧匈帝國部隊停戰三周。由於兩軍共用同個語言,因此他們經常交換麵包菸草,互相拍照。[19]蓬蒂切利所屬部隊曾遭到奧匈帝國毒氣襲擊,數百名戰友陣亡,他則僥倖存活。[7]他後來回憶起戰爭時光時表示「在戰場射殺的每個士兵都是他人之父,戰爭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鬧劇。」[14][19]他在最後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也對能從戰場存活下來也十分驚訝。」[20]
Remove ads
蓬蒂切利兄弟

1920年退役後,蓬蒂切利和哥哥塞萊斯特及弟弟邦菲斯創立名為蓬蒂切利兄弟的金屬製品公司。[8]該公司位於巴黎十三區,盈利豐厚,為法國和海外地區生產許多產品。[7]1932年,該公司成為私人有限公司,主打煙囪業務。[21]
1939年,蓬蒂切利加入法國國籍,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年事已高不適參軍,於是他暗地裡運用公司支持法國戰役和法國抵抗運動。[7][8]德國占領法國北部後,公司將工廠遷往自由區。維琪法國被德國占領後,工廠回到北部,投入抵抗工作。[7]二戰後,公司增設了管道工程部門。[21]
戰後,蓬蒂切利繼續管理公司至1960年退休。[7]該公司在他逝世時已有4000名員工,[14]營業額達3億歐元(2005年),和多個公司展開跨國合作。[22]
晚年

蓬蒂切利去世前一直和女兒居住在勒克雷姆蘭-比塞特爾,並參加每年的停戰日紀念活動。[7][13]他還履行公民職責在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及2007年法國立法選舉時投票。[8]2007年12月,他在國立移民歷史城慶祝110歲生日,同時也成為超級人瑞。[23]由於對戰爭有著悲痛的回憶,使得他將獲得的勳章收在鞋盒裡。[14]
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曾提議為蓬蒂切利舉行國葬,但被婉拒。[14]法國倒數第二位一戰老兵路易·德·卡澤納夫於1月20日逝世後,[24]使他成為了法國最後一位一戰老兵及毛茸茸,[18]也讓他開始重新考慮葬禮事情。[18]最後,他同意以所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男女的名義舉行小型葬禮。[18][13]
逝世與紀念
今日,我代表國家致以深切緬懷與無限哀思。我們向這位來自義大利的青年致敬——他初至巴黎謀生,曾在法蘭西做出兩個重要決擇:第一次是1914年8月,他虛報年齡以16歲之軀應徵加入法國外籍軍團,誓死捍衛精神故土;第二次則是1921年,他決意永駐這片熱土。
— 尼古拉·薩科齊,法國總統[13]
2008年3月12日,蓬蒂切利在勒克雷姆蘭-比塞特爾家中逝世。[16]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表示將設立戰爭紀念日。[13]他有一位已經78歲名叫雅尼娜·德博舍龍的女兒。[14][8]
3月17日,法國政府在榮軍院的聖路易教堂為他舉行國葬,出席者包括政府部長、士兵以及蓬蒂切利的家人。[25][20]由學者馬克斯·加洛負責葬禮的致悼詞。[26]
薩科齊在降半旗後為一戰老兵紀念牌匾揭幕。[20]法國外籍兵團第3外籍步兵團則抬著蓬蒂切利的棺材。該步兵團原為行軍團,是蓬蒂切利一戰期間在法國服役的部隊。[25]葬禮結束後,他被葬在塞納河畔伊夫里的伊夫里公墓家族墓地。[27]2008年11月11日,即他逝世後的首個停戰日,勒克雷姆蘭-比塞特爾的凡爾登路更名為凡爾登-拉扎爾·蓬蒂切利路。[28]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