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瓦錫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拉瓦錫環形山(Lavoisier)是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側的一座大型古隕坑,約形成於45.5-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現代化學之父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1743年-1794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靠近能斯脫環形山、東北毗鄰本生環形山,馮·布勞恩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南面及西南分別坐落了較小的烏魯貝格環形山和阿斯頓隕石坑[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38.17°N 81.25°W,直徑71.01公里[3],深度約2.76公里[1]。
拉瓦錫環形山是一座已磨損的撞擊坑,沿外側壁連接了數座小撞擊坑,其中東南側附靠了外形扭曲的衛星坑拉瓦錫 F、外鼓的南壁上則覆蓋了較小的拉瓦錫 W、而另一座已磨損的拉瓦錫 S切入在它的西北壁。拉瓦錫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290米[1],內部容積約4499立方千米[1]。
該環形山一個突出的特徵就是坑內西北側與內壁相平行的一道皺脊,它循著坑底一些斷續的低反照率地表構成一圈同心環,同時坑底表面還分布有大量的溝壑,特別是在東部,這些特徵的形成機制推測可能與環形山底部的岩漿上升有關,由此導致坑底底表開裂,並出現皺嶺、火山碎屑岩以及其它一些火山活動形式[4]。除上述之外,坑底中心偏北還坐落了一座小同心環坑。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拉瓦錫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 衛星坑拉瓦錫 D在1994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命名馮·布勞恩環形山;
- 衛星坑拉瓦錫 A坑內有一座高度超過700米的中央峰[5];
- 衛星坑拉瓦錫 E坑內中央峰群高約300-700米[5];
- 衛星坑拉瓦錫 E約形成於酒海紀[1]。
-
位於拉瓦錫環形山東面的衛星坑拉瓦錫 A
-
位於拉瓦錫環形山北面的衛星坑拉瓦錫 B(較小)和拉瓦錫 E(較大)
-
位於拉瓦錫環形山東面的衛星坑拉瓦錫 C(較大)和拉瓦錫 T(較小)
-
位於拉瓦錫環形山東面的衛星坑拉瓦錫 H
Remove ads
參引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