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本生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生環形山(英語:Bunsen)是位於月球正面西北部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其名稱取自十九世紀德國實驗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1811年-1899年),1964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北靠近位於月球背面的麥克勞克林環形山、東北毗鄰傑勒德環形山,馮·布勞恩環形山及拉瓦錫環形山分別位於它的東面和東南,在往東則是浩瀚的風暴洋[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41.4°N 85.46°W,直徑55.22公里[2],深度約2.419公里[3]。
本生環形山已被後續的撞擊坑嚴重侵蝕和磨損,現已變成一座破裂解體的廢墟坑,只有東北段坑壁保存相對最完整,而東南段部分則切入了一座更小的殘跡坑。該環形山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170米[3],內部容積約2516.63公里3[3]。坑內地表大體平坦,表面密布有眾多細小的撞擊坑,靠近南北二側內壁縱橫著一些交叉的月溪,西南角則分布了一道低矮的山脊。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本生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參引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