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指月禁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指月禁忌,是一種流傳於中國大陸部分地區、台灣、香港和海外華人文化圈的民間禁忌與都市傳說。該禁忌的常見說法為「指月亮會被割耳朵」,即不可以用手指指向月亮,否則第二天醒來時耳朵會出現割傷痕跡。[1]

現代觀點認為此忌諱來自古代社會對自然天象的敬畏和信仰,民間為了教育孩子尊敬月亮而形成恐嚇傳說,而耳朵出現紅腫或裂痕可能是由異位性皮膚炎所引起,但因與指月行為的時間接近而被聯想存在因果關係。[2][3]
起源
中國古代文化長期存在對天體與天象的敬畏禁忌,忌諱以手指指之,否則認為是對神明不敬。[3]先秦《詩經·鄘風·蝃蝀》中就有「蝃蝀在東,莫之敢指」,意指彩虹出現在東方時,沒有人敢用手指它。類似觀念在宋代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中也提過,對著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著彩虹、動不動就用手指著三光(太陽、月亮和星星)、長時間盯著太陽或月亮看,這些行為都被視為是對神明的不敬,將受到神明懲罰。[4]
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民間流傳廣泛的「指月割耳」說法雛形,可追溯至隋朝《諸病源候論》,其中提及民間傳說小孩看到月亮時,如果用手去指它,耳下就會生「月食瘡」。[5]
月食瘡,生於兩耳及鼻面間,並下部諸孔竅側,侵食乃至筋骨。月初則瘡盛,月末則瘡衰,以其隨月生死,因名之為月食瘡也。又,小兒耳下生瘡,亦名月食。世云:小兒見月,以手指指之,則令病此瘡也。其生諸孔竅,有蟲,久不瘥,則變成瘺也。
宋代道教類書《雲笈七籤》也提過,不要讓小孩子用手指月亮,否則兩隻耳朵後面會長出瘡口,嚴重時像要斷掉一樣,這種病叫做「月食瘡」。[6]
凡小兒不用令指月,兩耳後生瘡欲斷,名月食瘡,掏蝦䗫末傅即差。
上述記載被認為是「指月亮會被割耳朵」傳說形成的由來和起源。
Remove ads
流傳
1921年片岡岩《台灣風俗志》敘述了月亮會割耳的民間說法,傳說月亮有一把利刀,小孩子罵它、說壞話時,就會被刺傷耳朵。[7]1929年《民俗》期刊也記載福建莆田有「月娘割耳」 之說:「俗謂小兒用手指指月,耳朵必被月娘割傷。此與漳州廈門風俗同」。[8]
1969年吳瀛濤《台灣民俗》亦記載禁止以手指月,否則會被月亮割斷耳朵,若不慎誤指月亮,則應立即用手拜月亮求赦。[2]閩南民間也有類似說法,犯忌後需誠心向月亮拜拜道歉,或者唱兒歌「月娘刀鈍,簡仔刀利,拜汝三拜,指汝無事」,便能免於割耳。[3]福州則是犯了禁忌後要唱「月是大,奴是細,奴拜月奶二百另八拜;刀仔掏還月,耳仔掏還奴,割豬割犬莫割奴」。[9]
至今,「指月亮會被割耳朵」的傳說禁忌仍然在中國大陸部分地區(尤其是福建)[10]、台灣[11]、香港[12]、東南亞華人[13]等地流傳,成為民間文化記憶的一部分。1980年台灣本土音樂家簡上仁曾創作一首臺語童謠〈月娘別生氣〉,以誤指月亮的小孩為視角向月娘「求饒」。[2]
除此之外,苗族也有類似的「指月割耳」傳說,認為如果用手指指向弦月,耳垂將被割,但在耳垂上塗抹雞糞或豬糞就可避免。[14]
Remove ads
現代觀點
有觀點認為指月亮會被割耳朵的說法實際上是與異位性皮膚炎有關。[11]過去衛生條件差,兒童耳部皮膚嬌嫩,屬於皮膚炎好發部位的耳朵本就容易抓破皮,易因濕疹、搔抓或其他皮膚病在夜間形成破損,剛好與指月行為發生在同一時期,時間上的巧合被民間視為因果關係。[2]
此外,指月禁忌也與華人社會信仰有關,民間以此類禁忌教育兒童敬畏月神,進而形成恐嚇性質的傳說。再加上弦月形狀類似鐮刀,視覺上的聯想也可能促成了割耳說法。[2][3]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