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掠地火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掠地火球(Earth-grazing fireball),或稱掠地小天體[2]是進入地球的大氣層而又再離開的太陽系小天體。如果它在大氣層內開始破碎,它可能成為掠地流星串,並且有一些碎片可能會撞擊到地球,著名的例子是1972年白日大火球和1860年7月20日的流星列[1][3][4]。

通過大氣層的掠地天體,它的質量和速度都會改變,因此當它再回到太空時,它的軌道也會改變[5][6][7]。
通過地球的大氣層沒有明確的標準,或許在80公里(50英里)以上,或是在卡門線的100公里(62.1英里)。高層的大氣沒有明確的界限,只是逐漸變得稀薄,從平流層(~50公里)、中氣層(~85公里)、熱成層(~690公里)、直到散逸層(~1,000公里)(參見熱成層頂)。例如,流星體在地球上空85-120公里的高度上成為流星。
掠地小天體或內掠這個名詞,有時也用在軌道靠近地球的小行星或流星體(像是距離接近到少於月球距離)。一顆太陽系小天體的掠地軌道不一定要與地球的大氣層接觸,然而也可能會與地球碰撞(參見近地小行星列表和Outer-grazer)。
Remove ads
已知的掠地火球
掠地火球是很罕見和很少被測量的一種火球[8],是流星體與地球的大氣層碰撞,並且在之後還能存在著再離開造成的。迄2008年,有4顆掠地火球被科學性的觀察[9]。
- 1860年大流星:被畫家弗雷德里克·雀屈(Frederic Church)畫下,並被華特·惠特曼在詩中描述,至2010年才被認定是掠地火球[1][3][4]
- 1913年2月9日流星串:可能原自地球捕獲的一天然衛星碎裂[10]。
- 1972年白日大火球:US19720810在美國和加拿大上空以每秒15公里的速度掠過(第一顆被科學性觀察)。
- 1990年10月13日掠地流星體:一顆質量40公斤,以每秒41.5公里的速度,97.9公里的高度從捷克斯洛伐克上空掠過[7]。
- 2006年3月29日:一顆火球以每秒18.8公里、71.4公里的高度掠過日本上空[11][12]。
- 2007年8月7日:EN070807通過,軌道是罕見的阿登型小行星[8][13]。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進階讀物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