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斐濟級輕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斐濟級輕巡洋艦
Remove ads

斐濟級輕巡洋艦(英語:Fiji-class light cruiser)是隸屬英國皇家海軍輕巡洋艦。斐濟級輕巡洋艦的命名方式是使用當時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名字命名的。最後下水的三艘輕巡洋艦是經過改良的,因此被稱為錫蘭級。斐濟級和錫蘭級也被非正式地稱為皇家殖民地級巡洋艦或殖民地級巡洋艦。

快速預覽 皇家殖民地級輕巡洋艦, 概況 ...
Remove ads

設計

斐濟級輕巡洋艦是按照1936年《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對巡洋艦施加的限制建造的,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對輕巡洋艦的限制從10,000噸降低至8,000 噸排水量。從外觀上看,斐濟級輕巡洋艦和1936年的城級輕巡洋艦非常相似。[1][2]

斐濟級巡洋艦的設計非常緊湊,主要是在戰爭緊急情況下快速建造的,幾乎沒有戰後現代化更新的餘地。只有62米的寬度也施加了更多限制。在外觀上斐濟級和城級在桅杆以及煙囪上有差別,例如斐濟級是垂直的而城級則是傾斜的。裝甲方面是從城鎮的裝甲方案中修改的,因為因為水線裝甲帶已經保護了六英寸(152mm)火炮底座,因此炮彈輸送帶的防護裝甲減少至3.5、3.25英寸(89、83 mm) 。 6英寸火炮的Mk XXIII炮塔和彈藥空間按照城級的愛丁堡級輕巡洋艦布置,但後炮塔的高度跟南安普敦級和格洛斯特級一樣。安裝在斐濟級的Mk XXIII炮塔版本比城級的150噸炮塔重25噸,進一步限制了設計。QF 4吋(102mm)Mk XVI速射艦炮也得到了改進,省去了複雜的炮彈運輸系統。[1]

由於斐濟級的排水量限制,大部分斐濟級都拆除了「 X」炮塔,以安裝額外的防空炮。斐濟級上裝備了高角度射控系統(HACS)英語HACS,而錫蘭級則使用高角度射控系統(HACS)英語HACS的簡化版本時間保持引信英語Fuze Keeping Clock。斐濟級和錫蘭級錫蘭級都使用了水面艦艇火控系統(A.F.C.T.)英語Admiralty Fire Control Table來控制6英寸火炮[3] 1940年代後期,斐濟級大多數都配備了更新的274型鎖定和跟蹤雷達英語List of World War II British naval radar#Type 274,這增加了齊射的命中率。在1950年代(韓戰蘇伊士危機期間除外),不多於一組炮塔可以操作,由於炮塔的巨大配員要求,因此「 B」和「 Y」炮塔被封存。因為610–750的船員比戰時的1,000–1,100的船員更適合和平時期。[4][1]

Remove ads

拆除和改良

斐濟級裝備了雷達意味著不再使用飛機偵查, 因此可以移除彈射器及水上機。這不僅為戰時人員提供了額外的住宿空間,而且不再需要攜帶容易燃燒的航空燃料。 1940年,一枚魚雷引其餘的爆了利物浦號位於船首的5700加侖航空燃料油庫,利物浦號因而維修了一年。[5]斐濟號和肯亞號從未裝備過彈射器,奈及利亞號於1941年將其拆除,而其餘的斐濟級則在1942年至1944年之間拆除。

錫蘭級完成時沒有配備「 X」型6英寸炮塔,因此只有三座炮塔並且在1944年到1945年之間,百慕達號,牙買加號,模里西斯號和肯亞號也被拆除。這樣就可以攜帶更多防空武器,如四聯裝QF 2磅速射艦炮通常安裝放「 X」位置。百慕達號,牙買加號和模里西斯號在電動支架Mark XV中增加了兩座四聯裝QF 2磅速射艦炮(總共五個),以及二至四座單聯裝QF 2磅速射艦炮[1]在肯亞號,所有QF 2磅速射艦炮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五座雙聯裝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八座單聯裝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二次大戰結束時,紐芬蘭號擁有一座,烏幹達號擁有兩座美式Mklll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奈及利亞號有四座單聯裝美式Mklll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斐濟級通常也加裝了6至24座厄利孔20毫米機炮。[1]

戰後對斐濟級的修改非常有限,改良了274型鎖定並遵循了地面火力控制274型鎖定和跟蹤雷達英語List of World War II British naval radar#Type 274,紐芬蘭號改裝了脆弱且不可靠的275型鎖定和跟蹤雷達英語List of World War II British naval radar#Type 275,作為雙聯裝QF 4吋Mk XVI速射艦炮的火控, [6]錫蘭號裝備的短距離262型MRS1 AA火控跟蹤距離限於約4 km(2.5 mi),而取消了1955年的前衛號大規模改裝後百慕達號和甘比亞號裝備了更先進的美國Mk 63雷達,以及其安裝座本身帶有四個大角度控制指揮塔(DCT)英語Glossary of British ordnance terms#DCT [4] ,與美國巡洋艦的5英寸和3英寸火炮的安裝座一樣。在1950年的擴展改裝中,改進了雙聯裝QF 4吋Mk XVI速射艦炮,其砲管移動速度提升為20度/秒,可追蹤亞音速噴氣機。在美國的建議和協助下,用重量和尺寸與舊式雙4英寸XIX炮塔相似的雙3英寸50口徑20噸炮塔替換了過時的4英寸炮。[3][2] 大部分斐濟級只洗去了殘留在船身的核輻射和加裝了960型遠程空中雷達。紐芬蘭號是唯一獲得了大型改裝的斐濟級,重新布線以及更好的防空火控,其更新水平接近現代化後的黛朵級輕巡洋艦,現代化後的黛朵級可以擔任高強度戰爭任務,而斐濟級只能擔任岸上火力增援以及殖民地巡邏。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斐濟級輕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牙買加號參加了許多行動,包括在1942年參加了針對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德意志號裝甲艦以及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的獵殺行動,以及1944年對鐵必制號戰列艦的空襲行動。斐濟號於1941年沉沒,千里達號則是在1942年沉沒。戰後,其餘的斐濟級繼續服役,隨後參加了韓戰等進一步行動。錫蘭號和紐芬蘭號後來賣給了秘魯,更名為博洛涅西海軍上校號(BAP Coronel Bolognesi) ,以及格勞海軍上將號(BAP Almirante Grau)。這兩艘船於1982年退役。奈及利亞號也賣給了印度,印度在1954-1957年將其改造為與紐芬蘭號同樣的標準。隨後作為C60邁索爾號英語INS Mysore (C60) 重新服役,參加了1971年的印巴戰爭[7],後來在1979年改裝為港口訓練船。並於1984年退役,然後於1985年報廢拆解,因此,奈及利亞號是服役時間最長(41歲)的斐濟級輕巡洋艦。

到1962年,大部分斐濟級給都開始從皇家海軍現役軍艦中退役,並開始出售報廢,儘管百慕達號在1961年繼續服役,並且在1962年作為英國皇家後備保留艦隊英語Reserve Fleet (United Kingdom)旗艦。甘比亞號在1960年12月減少了武器儲備,而錫蘭號和紐芬蘭號則在一年前賣給了秘魯。[1][8][9]在1950年代,較大型的城級輕巡洋艦通常被認為在熱帶和遠東地區巡邏時更易於居住和舒適,儘管如此但到1958年城級已停止使用,並大部分於次年報廢拆解,但謝菲爾德號(謝菲爾德號一直在海上部署作為後備艦隊的旗艦,直到1960年後期,然後一直作為後備並且持續進行維護)和貝爾法斯特號,後者直到1963年都一直保持活躍的航行任務。[10][11]謝菲爾德號貝爾法斯特號是最後考慮能夠激活為GFS戰時委託巡洋艦並分別在半保持維護,直至工黨政府在1964年的選舉中,決定放棄他們,等待審理成為住宿船和歷史保存。[11]

子艦級

Thumb
牙買加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Jamaica (44)

斐濟級輕巡洋艦

Remove ads

錫蘭級輕巡洋艦

  • 錫蘭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Ceylon (30)–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時間被部署到遠東地區,並參與了朝鮮戰爭錫蘭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Ceylon (30)於1960年退役,隨後出售給秘魯,更名為博洛涅西海軍上校號錫蘭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Ceylon (30)於1982年退役。
  • 紐芬蘭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Newfoundland (59)-被義大利潛艇Ascianghi魚雷擊中,在馬耳他接受了臨時維修,並在波士頓海軍造船廠進行了全面維修。 1944年,紐芬蘭號英語HMS Newfoundland (59)停靠在亞歷山大港時發生爆炸。紐芬蘭號英語HMS Newfoundland (59)遭受了重創,並造成了許多人傷亡。紐芬蘭號英語HMS Newfoundland (59)從1945年開始在遠東地區服役,為那裡的許多行動提供支持,並參加了日本投降,是能夠及時到達日本的為數不多的幾艘英國船隻之一。在1956年,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擊沉了埃及護衛艦多米亞特號。 1959年,紐芬蘭號英語HMS Newfoundland (59)被出售給秘魯,在1973年被更名為格勞海軍上將號,然後被命名為Capitan Quinones。在1979年,紐芬蘭號英語HMS Newfoundland (59)退役。
  • 烏干達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Uganda (66)-護送溫斯頓·邱吉爾乘坐的瑪麗皇后號到華盛頓特區。參加了1943年西西里島的登陸。隨後,被一枚德國滑行炸彈擊中,造成重大損失,16名船員死了,炸傷7人。烏干達號在1944年在美國進行維修之後,被加拿大皇家海軍改名為HMCS烏干達。烏干達號於1945年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參加了遠東地區的許多行動。烏干達號於1947年被轉至預備役,隨後被重新任命為HMCS魁北克,並且參加了朝鮮戰爭。於1961年報廢。
Remove ads

同級艦

更多資訊 艦名, 艦名出處 ...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