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托尼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斯托尼隕石坑(英語:Stoney)是位於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擊坑,其名稱取自盎格魯愛爾蘭人物理學家暨數學家喬治·約翰斯通·斯托尼(George Johnstone Stoney,1826年-1911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和西北分別毗鄰巴巴環形山和巴爾代環形山、東面坐落了閔科夫斯基環形山,更大的勒梅特環形山和別林斯高晉環形山則分別位於它的東南偏南和西南面[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55.58°S 156.38°W,直徑47.51公里[2],深度約2.31公里[3]。
斯托尼隕石坑外觀大致圓狀,東側和西北略微外凸。坑壁峻峭、清晰,幾乎未受到侵蝕,西北和東南段因壁頂部分崩落而呈現鞍狀下凹,沿東側壁邊緣則覆蓋了一串細小坑穴構成的短鏈坑。環內側壁可看到階地狀結構,在坡底不規則地分布了一些岩屑堆。斯托尼隕石坑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3],內部容積約1778立方千米[3]。坑內地表除西部和東北略為平坦外,其它地區均崎嶇凹凸。靠南側和東北內壁底各坐落有一座醒目的小杯狀坑,中心點偏西矗立了一座高約1200米的小中央峰[3],在它的南面也散布有一些小山丘。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其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