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史蒂芬·斯梅爾

美國數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蒂芬·斯梅爾
Remove ads

史蒂芬·斯梅爾(英語:Stephen Smale,1930年7月15日),美國數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休教授,1966年獲得菲爾茲獎,2007年獲得沃爾夫獎[2]他因證出五維或以上的龐加萊猜想而成名。然後轉向研究動力系統,作出重要成就,還勾劃出研究計劃,給很多研究者實行。斯梅爾也作過數學經濟的工作,近期也探究了不同的計算理論

快速預覽 Stephen Smale, 出生 ...
Remove ads

1998年斯梅爾列出了21世紀的18道數學問題,精神上沿襲了1900年知名的希爾伯特數學問題。斯梅爾的問題有一部分也來自希爾伯特數學問題。問題包括還未解決的雅可比猜想黎曼猜想

斯梅爾另一有名的定理,是證明出球面能夠外翻的斯梅爾悖論。這悖論是說如果容許球面穿過自己,球面內壁能夠翻到外面而不摺皺。

斯梅爾於1957年在密西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1995年自柏克萊大學退休後,到香港城市大學擔任教授。他現在為豐田工業大學芝加哥分校教授。為表彰他的貢獻,一顆1982年發現的小行星於2000年便以他來命名。

Remove ads

生平與教育

斯梅爾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弗林特,並在1948年進入密西根大學[3][4]開始時,斯梅爾是個好學生,他修了Robert M. Thrall開的微積分榮譽班的課並得到A的成績;然而在大二和大三時,斯梅爾成績平庸,他絕大多數課程的分數等第為B、C,甚至他修的核物理學被當掉。

斯梅爾在1952年得到學士學位,盡管他的成績不佳,但幸運地,密西根大學數學系研究所願意收他,讓他當研究生;然而再一次地,斯梅爾於第一年表現不佳,其平均分數的等第為C,而他在系主任Theophil Henry Hildebrandt英語Theophil Henry Hildebrandt威脅將他開除後,才開始認真學習。[5]斯梅爾最終在拉烏爾·博特的指導下,於1957年得到博士學位,並藉由在芝加哥大學擔任講師開始其職業生涯。

在職涯早期,斯梅爾涉入其對自身工作習慣的評價所帶來的爭議中;但在這段期間,他證明了高維(5維以上)龐加萊猜想,他曾說他最好的成果是「在里約的海灘上做出的」。[6][7]

他在政治上活躍,並參與諸如言論自由運動等多個政治運動中。1966年,在接受國家科學基金會補助去莫斯科領菲爾茲獎後,他在當地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譴責美國對越戰的介入、蘇聯對匈牙利的干涉,以及蘇聯對知識份子的迫害;而他在回美國後無法重獲補助。[8]之後他曾一度收到來自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傳票[9]

1960年,斯梅爾贏得斯隆研究獎並得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職位,次年他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在1964年他回到柏克萊擔任教授,並在此展開他職業生涯的主要部分;之後他在1995年成為柏克萊的榮譽退休教授,並就任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另外他也花了許多時間,累積了最佳的私人礦石收藏之一。許多斯梅爾的礦石樣本可見於《斯梅爾的收藏:自然晶體之美》(The Smale Collection: Beauty in Natural Crystals)一書當中。[10]

在2003至2012年期間,斯梅爾擔任豐田工業大學芝加哥分校的教授;[11]此外自2009年8月1日起,他開始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的特聘教授。[12]

除此之外,1988年,斯梅爾獲得美國數學協會所頒發的Chauvenet獎;[1]此外在2007年,斯梅爾獲得沃爾夫數學獎[1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