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加坡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加坡土地面積僅700餘平方公里,因此是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管理,其首長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長改制為專職稱市長,市長級別相當於部長。這五社區進一步分為87個選區。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9月15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15日) |
英國殖民政府於1950年將新加坡分成地理固定的01至28郵區;隨著1979年7月郵政將28個郵區再細分至80個分區(後來加至82個),再於1995年9月使用現有的郵政編碼後,28郵區區劃經已失去了原來的郵政功能;然而現時新加坡人,仍然以28郵區作為租置私人房產、以至中小學選校的依據。
1948年新加坡舉行議會選舉後,政府遂以選區作為行政區劃,每區由一位國會議員代表該區選民。從1990年代起,市區重建局將新加坡分為55個規劃區。規劃區是固定的,不會因各屆選舉導致的選區範圍更動而改變。新加坡統計局於2000年人口普查中首次使用市區重建局的規劃區進行調查。1999年新加坡警察部隊對屬下的鄰里警局和警崗改組時,也改用規劃區作為其警局負責的範圍。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則將新加坡分為64個調查區,包含34個巫金(MK)和30個鎮(TS)。這原有的34個鄉在上世紀初多為農漁業地區,但在發展的洪流中已逐漸變成了郊區或市區。即便如此,這制度依然是土地局進行地皮劃分的依據。
Remove ads
行政區劃分
新加坡社區發展理事會是在1997年大選之後成立的。原來新加坡全國有9個社區,2001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宣佈把全國9個社區發展理事會合併為5個社區發展理事會,並且委任全職的市長來領導這5個社理會。這5個社理會是按照地區劃分,定名為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和中區社理會。在新加坡,市長指的就是社區發展理事會的最高首長。

選區劃分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8月6日) |

2011年2月24日公布的選區劃分總共87個選區由12個單選區和15個集選區組成。
目前的單選區和集選區包括:
Remove ads
地區劃分
市區重建局將新加坡分為五個大區,其下包括了55個規劃區和2個集水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