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新華字模廠

中国大陆三大字模厂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新華字模廠創建於1950年代,與上海字模一廠、湖北文字六〇五廠並稱為中國三大字模[1][2]

快速預覽 建造時間, 位置 ...

歷史

北京新華字模廠的前身是北京新華印刷廠分廠,建於1952年。次年,更名為北京新華印刷二廠。1955年末,又更名為北京新華字模製造所[3]。1956年到1958年間,從日本陸續引進30台本頓字模雕刻機日語ベントン母型彫刻機及配套設備,並請日本技師傳授刻模技術,使鑄字工藝走向機械化[1][4]。1956年公私合營,北京公記銅模鉛字局與其他小型廠合併,命名為北京市印刷材料廠[5]。1960年,上述一廠、一所實行合併,成立北京新華字模廠[2][3]

北京新華字模廠原為文化部出版局直屬,1958年下放北京市領導管理。1963年,文化部呈請中共中央宣傳部要求收回,稱北京新華字模廠擔負的任務是全國性的,仍由北京市領導管理「有一定困難」。同年9月,批准收回,改由文化部直屬管理[6]。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新華字模廠改為國家出版局為主和北京市分工管理的雙重領導[7]

隨著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興起,鉛字印刷逐漸被淘汰,北京新華字模廠也完成了其歷史使命。1980年代末,新華字模廠註銷了字體設計部門[8]。1992年,新華字模廠併入北京新華印刷器材廠[9]。現今,位於北京東城區美術館東街的新華字模廠舊址已成為了北京三聯韜奮書店所在地[10]

Remove ads

字體設計

北京新華字模廠曾設計了許多印刷字體,其中包括:[3][8]

宋體
  • 57-1體:1957年設計,印書、印報合用[1]
  • 61-1體(老書宋):1961年1月設計,主要用於《毛澤東選集》豎排本,共有7300字(1962年增6183繁體字)。
  • 64-1體(報宋):1964年1月設計,共有7300字。初為《人民日報》設計,後長期為中國各家報紙採用,直至2000年代末中國大多數報紙仍使用這套報宋進行排版。
  • 細扁宋:1971年設計,共有6788字,主要用於排印圖書期刊的小標題。
  • 中宋:1974年設計,共有6806簡體字、11450繁體字,主要用於排印報紙、書刊的標題。
  • 粗扁宋:1977年設計,共有4106字,主要用於排印圖書期刊的標題。
仿宋體
  • 仿宋體:1964年設計,共有6806字。
黑體
  • 細扁黑:1963年設計,共有4095字。
  • 長美黑:1966年設計。
  • 黑體:1968年設計,共有7300字。
  • 粗扁黑:1969年設計,共有4097字。
  • 長黑體:1978年至1981年由牟紫東在新華字模廠協助下設計,共有6806字。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