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界西選區
香港立法會地區選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界西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撤銷的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選區。
概述及歷史
新界西(英語:New Territories West)原泛指香港新界西面的地區,原沒有嚴格的定義,但不少政府部門及機構都以新界西作為工作區域劃分,但定義或各有不同;現在是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五個選區之一,範圍包括元朗區、屯門區、荃灣區、葵青區及離島區,亦是五個選區中面積最大的選區。
由於新界西除離島區外各區很早已有公路(青山公路)貫通,發展上比較接近,居民往來也較多。
- 1985年,地方選區開始產生,並首次舉行間接選舉,當時新界分別分為新界東(北區、大埔區、沙田區)、新界南(荃灣區、葵青區、離島區、西貢區)及新界西(屯門區、元朗區),共三個選區,每區一席,議席則是由當區所有區議員所組成的選舉團選出,全港選舉團的總登記選民為433人,全港投票率為99%,新界的總投票率為98.8%。
- 1987年,民主派成員要求政府推行「八八直選」,即是在1988年引入直接選舉議席,但在親中派及工商界反對下,未獲當時的香港政府接納,因此1988年選舉仍是以間接選舉產生,新界維持三席。
- 1991年,香港政府正式引入直接選舉議席,並以「雙議席雙票制」選出。新界選區合共設有8個議席,其中4席位於新界西 (新界南(荃灣區、葵青區、離島區)及新界西(屯門區、元朗區)),當時的登記選民人數分別為248,045及198,817,當中3個議席由民主派的港同盟奪得。直選結束後不久,鄉事派戴展華(「元朗王」戴權侄兒)被揭發偽造學歷,而以私人理由放棄議席,補選於1991年12月8日舉行,議席最終由匯點黃偉賢擊敗鄉事派鄧兆棠奪得。
- 1992年6月22日,港同盟議員吳明欽因癌症逝世,補選於同年8月30日舉行,議席由鄉事派候選人鄧兆棠擊敗港同盟何俊仁奪得。
- 1995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治改革方案,地區直接選舉的制度是採用「單議席單票制」,並將選民合資格投票年齡由21歲降至18歲,而新界則被細分為九個選區,其中五席位於新界西 (新界中(荃灣區中西部及屯門東部至屯興路以南)、新界南(荃灣區東部、葵青區的上葵涌、中葵涌部分)、新界西北(元朗區但不包括新田及錦綉花園,該部分劃入新界北選區)、新界西南(離島區、葵青區的下葵涌、青衣島部分)及新界西(屯門西部)),五個選區均由民主派候選人勝出。
- 1998年7月1日,香港第一屆立法會任期開始,因應人口增加,新界九個選區整合為新界東及新界西選區共十席,新界西選區開始定形。而當時新界西選區共設有5個議席,與新界東相同。
- 2000年10月1日,因選舉委員會議席減少,地區直選議席增加,新界西選區議席增至6席。
- 2004年10月1日,因選舉委員會議席完全取消,各區地區直選議席增加,新界西選區議席增至8席。
- 2010年1月28日,公民黨及社民連發起五區總辭,新界西議員陳偉業辭職,並透過5月16日補選再次返回議會。
- 2012年10月1日,因應政改方案在2010年通過,各區議席均有增加,新界西選區議席增至9席。民主派互相搶票,導致在總得票多於建制派的情況下,僅取得4席。
- 2016年9月4日選舉中,民主派仍互相搶票,導致在總得票多於建制派的情況下,維持原有的4席。
- 2020年10月1日,新界西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認為其4年任期屆滿及不接受延任一年安排,離任立法會議員職務。
- 2020年11月11日,特區政府因應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就關於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的「決定」,宣布郭家麒即時失去議席。[2]隨後,尹兆堅及其餘的14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宣佈集體總辭,於11月12日遞交辭職申請,並於12月1日生效。
- 2021年8月26日,鄭松泰被國安委認同不符合《基本法》和效忠特區,而被政府宣佈喪失立法會議員的資格。
- 因應2021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22年起地方選區被重新劃界,原新界西選區被重組為新界西北選區(元朗區南部[3]及屯門區)及新界西南選區(葵青區及荃灣區),至於元朗區北部[4]及屬於原新界東選區的北區劃入新界北選區,離島區則與屬於原香港島選區的中西區及南區劃入香港島西選區。
Remove ads
成員
- 圖例
歷任議席數
歷任議員
英屬香港立法局時期(全新界選區)
議員 | 政黨 | 任期 |
黃宏發(新界東→新界東南) | 獨立 | 1985年-1997年 |
雷聲隆(新界南) | 獨立 | 1985年-1988年 |
戴展華(新界西) | 穩港協 | 1985年-1991年 |
林偉強(新界南) | 獨立 | 1988年-1991年 |
馮智活(新界北) | ![]() |
1991年-1995年 |
狄志遠(新界北) | 匯點 | 1991年-1995年 |
李永達(新界南→新界西南) | ![]() ![]() |
1991年-1997年 |
陳偉業(新界南→新界中) | ![]() ![]() |
1991年-1997年 |
劉慧卿(新界東) | 前 前綫 | 1991年-1997年 |
吳明欽(新界西) | ![]() |
1991年-1992年 |
黃偉賢(新界西→新界西北) | ![]() ![]() |
1991年-1997年 |
鄧兆棠(新界西) | 獨立 | 1992年-1995年 |
張漢忠(新界北) | ![]() |
1995年-1997年 |
何俊仁(新界西) | ![]() |
1995年-1997年 |
單仲偕(新界南) | ![]() |
1995年-1997年 |
李鵬飛(新界東北) | ![]() |
1995年-1997年 |
Remove ads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時期
Remove ads
歷屆選舉結果
備註:註有粗體為當選者、註有「*」者表示尋求連任的立議會議員、註有「@」者表示曾任立議會議員爭取重返議會的參選人
- 總有效選票:375,173
- 門檻:75,034(20%)
- 最後一席:梁耀忠(38,627票,10.3%)
Remove ads
- 總有效選票:343,594
- 門檻:57,265(16.67%)
- 最後一席:何俊仁(38,472票,11.2%)
- 總有效選票:463,408
- 門檻:57,926(12.5%)
- 最後一席:陳偉業(36,278票,7.83%)
Remove ads
• 總有效選票:397,562
• 門檻:21,570票 (5.4%)
Remove ads
• 總有效選票:498,550
• 門檻:35,239票 (7.07%)
• 總有效選票:576,436
• 門檻:35,657票 (5.91%)
• 票王:朱凱廸(土地正義聯盟)(84,121票,13.94%)
參考文獻與註釋
參見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