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一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下辖的一个团,同时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下辖的一个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一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轄的一個團,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市金銀川鎮實行的管理體制,2017年由第七師代管。[1]
歷史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一團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五九旅七一八團。1949年2月1日,三五九旅七一八團改稱第一野戰軍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五師十四團。1949年10月12日,部隊從甘肅酒泉向新疆南疆進軍。1950年7月,十四團來到戈壁荒漠沙井子墾區。[2]1953年3月,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將部隊分為國防軍和生產軍,將二十八歲以下身體健壯的青年軍人編入國防軍,其餘軍人以五師十四團為基礎,加上十二團、十三團各一營和師直屬隊等36個單位合編成生產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新疆農業建設第一師第一團」,1954年10月7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一團農場」。[3]
1959年3月,一團農場按農業生產區分成勝利一場、勝利二場、勝利三場,隸屬勝利第一總場。1962年4月,將勝利一場、勝利二場、勝利三場合併為一團農場,隸屬農一師第一生產管理處。1969年4月25日,番號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一團」。1975年4月20日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撤銷,農一師一團原體制不變。1975年6月,農一師一團改稱「阿克蘇地區農墾一團」,隸屬阿克蘇地區農墾局。1981年12月3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恢復後,1982年6月,阿克蘇地區農墾一團改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一團」。1984年新疆地名普查時,根據一團盛產金黃的稻穀和銀白的棉花的情況,將一團團部定名為「金銀川鎮」。[3]2013年1月16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一團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一團」。[4]
2013年1月23日,阿克蘇市、阿瓦提縣、柯坪縣的部分區域劃歸阿拉爾市,設立金銀川鎮[5],行政區域包括一團、二團、三團及沙井子灌區水利管理處。[6][7]2月26日,鎮政府正式掛牌成立。2017年5月,金銀川鎮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代管。[8]2020年1月18日,二團、三團掛牌成立新井子鎮、甘泉鎮。[9]
地理
一團金銀川鎮位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邊,天山支脈喀拉鐵克山南邊,地理坐標為北緯40°40′,東經79°53′,周邊與阿克蘇市、柯坪縣、烏什縣、阿瓦提縣接壤,東邊與阿克蘇市南工業園區相距70公里,西邊與喀什市相距405公里,北邊與庫車市相距3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突出。海拔高度為1048米到1056米。一團金銀川鎮交通道路和機構有南疆鐵路金銀川火車站、通用機場、314國道。[10]
金銀川鎮下轄:光明路社區、勝利路社區、希望路社區、新皇宮社區、一連、二連、三連、四連、五連、六連、七連、八連、九連、十連、十一連、十二連、十三連、十四連、十五連、十六連、十七連、十八連、十九連、二十一連、二十四連、二十五連、二十六連。[11]
經濟
2014年,金銀川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約42.52億元人民幣,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6.12億元人民幣,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45億元人民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96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萬元以上,連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萬元。[12]2014年,金銀川鎮主要農林作物為棉花、水稻、紅棗、核桃,農作物播種面積41227.3公頃,其中糧食作物4303公頃,總產糧食55564噸;棉花播種28902.3公頃,總產皮棉79888噸。林地32620餘公頃,果園14357.2公頃,果品總產232931噸。牲畜存欄9.95萬頭(只),總產肉類4632噸。[12]
2014年,金銀川鎮年末總人口47139人,其中維吾爾族6780人,其他少數民族139人;年末有職工11003人,個體勞動者5598人。金銀川鎮轄區有普通中學4所,小學4所,幼兒園4所。在校中小學生5834名,入園幼兒1000餘名。共有專職教師618人。[1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