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方棣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方棣棠
Remove ads

方棣棠(1899年9月—1968年4月),廣東潮陽洋烏都司馬浦人[1]。教授、工程力學、建築科學、土木結構專家。

快速預覽 方棣棠, 出生 ...

生平

1920年,潮梅鎮守使劉志陸考選官費留學學生赴法國留學,每縣5名。潮陽的蕭錫三、鄭國光、方棣棠3人獲錄取[2]

1923年8月,孫文意圖聯俄容共周恩來作為旅歐中國共青團支部書記貫徹共產國際的指示與國民黨左派王京歧聯合設立國民黨分部,委任王京岐為里昂中國國民黨分部籌備處籌備員,周恩來、尹寬為巴黎中國國民黨通訊處籌備員,而方棣棠為比國(比利時)中國國民黨通訊處籌備處籌備員[3]。11月,方棣棠在里昂托立翁廣場咖啡店的國民黨代表大會上匯報當月11日比利時通訊處成立,方任處長。同日宣告旅歐中國國民黨支部成立,支部機關設立於里昂,方棣棠任副部長[4]

1924年底或1925年初,作為國民黨右派的方棣棠與左派任卓宣等意念不和,國民黨支部分裂[5]。方棣棠反對國共合作共產主義

1925年於比利時勞工大學機械科三年級時肄業[6]

1926年8月1日,旅歐華僑響應廢除不平等條約運動,發起歐洲華僑廢約委員會,實際上主要是法國華僑。方棣棠與另外2人出任委員[7]

1928年畢業於巴黎工科大學土木系、巴黎大學市政學院[8]

1928-1930年在巴黎道路建築公司、魯力建築公司等任職工程師[8]

1931年,任廣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教授[8]

1932年春,鄒魯再度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聘請方棣棠任國立中山大學石牌新校工程辦事處主任、石牌新址校舍工程施工總監[1]共計5年[1]

1932年,中山大學工學院籌建,方棣棠任職籌委會[8]

1934年秋,中大理工學院分出土木工程、化學工程兩個系,增設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系。方棣棠任土木工程系主任[9](一說1932年[10])直到1937年。

1936年,與楊錫宗林克明鄭校之共同設計了6種教職員住宅[11]

1936年12月17日晚,中大教職員工代表在文明路大鐘樓開會,決定全市教職員集體進行抗日救國活動,派遣教授分別去往其他大學聯絡。方棣棠教授赴勷勤大學工學院[10]

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方就任重慶大學教授。

1946年,任廣州市都市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建設廳技正、第二科科長、技術室主任、廣東省化學工廠籌備處主任等[8]

1946-1952年在中大任教授兼任土木系主任[8]

1951年,參與夏昌世教授主持的華南工學院圖書館續建工程[12]

1952年10月,調入華南工學院任教授,後任數理力學系主任[8]

1968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3]

Remove ads

著作

  • 歐美現代重要交通道路概況,上海民智書局, 1933
  • 工程構造原理,國立中山大學出版部,1936
  • 廣州市都市計劃的意見,工程特刊,1946,汕頭市檔案館藏
  • 工程力學及結構力學
  • 工程力學
  • 用氣壓涵箱建築基礎
  • Vierendeel 平行梁實用計算法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