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施士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施士洁(1853年—1922年),又名施士浩[註 1]、原名應嘉,字澐舫,號芸況,又號喆園福建臺灣人,與其父施瓊芳為清代臺灣僅有的父子進士。父親施瓊芳,為道光廿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進士[1]:35。長兄施應濬,乳名增川,學名士沅,號瞿仙,邑廩生[1]:35。咸豐五年(1855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由於生辰與宋代文人蘇東坡相同,常以東坡自比,所以將詩集名稱命名為「後蘇龕」。家住臺南赤嵌樓畔石蘭山館,一說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6巷[1]:35,一說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赤嵌街15巷[2]:22

快速預覽 施士洁, 國家 ...

生平

施士洁於同治十年(1871年)17歲時被知縣白鸞卿選拔為童生試第一名[2]:33[3]:52,後考試屢失意,奮發振作後,同治13年舉茂才,縣、府、院三試均第一,號稱「小三元」[2]:33。光緒元年(1875年)參加乙亥恩科鄉試,中試舉人。光緒二年進京參加丙子恩科春試,中賜同進士出身三甲二名[2]:34[3]:53,任內閣中書[4]

先後任職彰化白沙書院、臺南崇文書院山長,光緒十三年(1887年)應臺灣道唐景崧之聘,主講海東書院,門生許南英汪春源均中進士,丘逢甲、鄭鵬雲文名顯著。光緒十七年任唐景崧幕僚。[1]:36

1895年乙未割臺後西渡回泉州晉江縣西岑故里,曾任職廈門商政局,負責貢燕業務[2]:82宣統三年(1911年)出任同安縣馬巷廳廳長,民國六年(1917年)至福州「閩省修志局」,民國十一年(1922年)於鼓浪嶼去世[3]

施士洁曾先後加入文學社團,在臺期間參加崇正社、斐亭吟社、牡丹吟社[2]:49-55。西渡後參加菽莊吟社[2]:83-87

Remove ads

著作及評價

歷史研究者黃典權依據施氏手稿所編《後蘇龕合集》,內容包括《後蘇龕詩鈔》12卷(其中第5卷已全佚)及補編,收錄古近體詩1630首;《後蘇龕詞草》1卷,收詞58闋;《後蘇龕文稿》2卷及補編,收文79篇,收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臺灣文獻叢刊」第215種。據黃典權教授所言,施士洁作品除上述《後蘇龕合集》外,尚有《日記》1冊、《鄉談聲律啟蒙》1冊、《喆園吟草》4冊。[2]:9[5]其中《日記》1冊僅存遺稿〈後蘇龕泉廈日記(壬寅正月至癸卯二月)〉,收於《台南文化》8卷2期,《鄉談聲律啟蒙》至今未見[6][7]

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年出版《全臺詩》第拾貳冊,收有施士洁詩作共1710首。館內並收藏《喆園吟草》4冊(缺一、二卷),《後蘇龕稿》4冊、《後蘇龕草》2冊。[5][8]

關於施士洁的評價,詩人連橫在《臺灣詩乘》提到:「光緒以來,臺灣詩界群推施澐舫、邱仙根二公,各成家數。」[9]詩人李漁叔《三臺詩傳》則說:「清光緒時臺南有兩進士,一施士洁澐舫,一許南英蘊白,皆負時名,取科第,均能詩……澐舫與邱仙根並稱作者,其佳處當不多讓[10]。」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