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無常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无常 (佛教)
Remove ads

無常巴利語अनिच्चाanicca梵語अनित्यanitya藏語མི་​རྟག་​པ་威利轉寫mi rtag paTHLmitagpa),佛教術語,是的反義字,字面意義為變異,指為一切世間萬物終將變異,無常存者[1]。是一切有為法共相,為三相之一,即空性。無常道出一切皆不真實和不持久。

部派佛教闡述

佛教從因緣法的角度,說明諸有為法是因緣生,由於因緣會變異而終將滅壞,一切事物皆有生、住、滅的過程,因此具備無常這個共相[2]。《阿含經》中記載,為緣,而生意識[3]意識必須藉緣而生,有生之法終必壞滅,是無常之法。

雜阿含經》中的〈聖法印經〉,將觀察無常分為無常、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八者[4],《瑜伽師地論》稱為無常八相[5]

部派佛教時期,對於無常產生了一種解說,強調必須透過剎那生滅中知無常,對此稱之為「剎那無常」;或從其相續不斷,稱之為「相續無常」。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