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朝苗族叛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朝苗民起義,是14世紀至15世紀中國南方苗族土司部落對明朝的一系列叛亂。明朝擊敗了叛軍,後來,到清朝又爆發了一系列苗民起義。
過程
1370年代,在第一次苗族起義中,明太祖派出數千名來自吐魯番的畏吾兒士兵在湖廣常德桃園縣擊敗苗族叛軍。畏吾兒被加封,被允許居住在湖南常德。畏吾兒統帥的稱號是「鎮國定南大將軍」。[1][2][3]畏吾兒人的首領哈勒巴士將軍,被明太祖賜姓翦。他們至今仍居住在湖南省桃園縣。[4]回族軍隊也被明朝用來擊敗該地區的苗族和其他土著叛亂分子,也定居在湖南常德,直至他們的後代。[1]
明英宗正統年間,明朝三征麓川,不斷從貴州徵兵,百姓苦於戰禍,又有饑荒頻發,百姓不堪官府的苛刻剝削。貴州境內以苗族,布依族為主的各族百姓被迫揭竿而起。1449年(正統十四年)二月,明朝貴州一萬餘駐軍調往麓川戰場。1449年5月4日[5]苗族起義波及湖廣和貴州。[5],邛水十五洞司(今貴州省三穗縣)苗民聚眾起義,迅速攻占思州府城(今貴州省岑鞏縣);五開(今貴州省黎平縣)苗民進攻清浪(今貴州省岑鞏縣南)、鎮遠(今貴州省鎮遠縣)。西自永寧(今貴州省晴隆縣),東至沅州(今湖南省芷江縣),北起播州(今貴州省遵義市),東南達武岡(今湖南省武岡縣),各族百姓紛紛響應,參加起義的人數多達二十餘萬。朝廷命都督宮聚為征南總兵官率軍鎮壓,同時命廣西總兵官柳溥,貴州參將都指揮同知郭瑛、湖廣參將都指揮僉事張善率軍兵會剿。四月,命出征麓川的兵部尚書明朝派王驥增兵貴州。義軍眾官軍寡,官軍多次敗績,逃散者多達數千餘人,朝廷於是不斷向貴州調兵遣將。九月,義軍圍攻平越衛(今貴州省福泉縣),在王驥的請求下,明朝集兵七八萬人,東西夾攻。十一月,宮聚回京,王驥為平蠻將軍,充總兵官。1450年(景泰元年)四月,義軍進攻安南(今貴州省晴隆縣),朝廷命雲南總兵官沐斌派軍五千人前往協助當地明軍解圍,起義軍攻打一年有餘,朝廷再派保定伯梁珤代王驥負責鎮壓。五月,征進貴州右副總兵都督僉事田禮率官軍在新添(今貴州省貴定縣)、平越擊敗義軍,解除平越之圍。總督軍務兵部左侍郎侯璡領兵至都盧寨、水西等地,擊敗義軍,打開了由水西至貴州(今貴陽市)的通道,明朝雲南援軍從此進入貴州。侯璡東向,在安南衛、紫塘、彌勒、南窩、阿蒙等寨以及七盤坡、羊腸河、楊老堡、清平(今貴州凱里西北)等地擊敗義軍,打通了興隆(今貴州省黃平縣)至鎮遠的道路。總兵梁珤在湖廣沅州大敗義軍。義軍領袖韋同烈在興隆擁兵數萬,自稱「苗王」,率軍進攻平越、清平、新添等地。1451年(景泰二年)正月,梁珤在靖州(今湖南省靖縣)等地大敗義軍,斬首三千餘級,生擒六百餘人。四月,官軍兵分兩路攻擊韋同烈:梁珤從沅州率東路軍來攻;都督方瑛率西路軍會攻興隆。韋同烈戰敗,在香爐山被明軍包圍。義軍內部叛將,把韋同烈綁赴降明。七月,普定(今貴州普定縣)、永寧(治今貴州晴隆縣)、畢節(今貴州畢節市),五開(今貴州黎平縣)、清浪(今貴州岑鞏南)等地苗民再次起義,湖廣各地苗民也群起啊應,明廷命梁珤為總兵官,右都御史王來總督軍務,率軍鎮壓,並命湖廣等地官軍策應。1453年三月,鎮守湖廣右都督陳友領兵在古城擊敗義軍。1455年十一月,被廢廣通王朱徽煠(明太祖之孫子,岷莊王朱楩第四子)黨羽蒙能自稱「蒙王」,聚集貴州苗民三萬餘人起義,進攻隆里等處。十二月,平越等地阿孥、王阿榜、苗金虎等自稱「苗王」,率眾起義。朝廷命南和伯方瑛為平蠻將軍,充總兵官,署都督僉事白玉為副總兵,率軍鎮壓。1457年(天順元年)四月,方瑛擊敗蒙能等人,斬首千餘級,重挫湖廣義軍。1458年四月,貴州東苗十三蕃首領干把豬率眾攻打都勻等地,朝廷命方瑛調集西南各地官軍、土兵鎮壓。1459年四月,方瑛及贊理湖廣,貴州軍務右副都御史白圭率軍擊敗義軍,斬首一萬餘級,生擒六千餘人。干把豬被俘遇害。官軍進攻其它各部,斬首2367級,生擒900餘人。貴州的苗族被官軍在1459年和1460年擊敗,官軍將許多苗民充為奴隸。[6]1460年,明軍將苗族少年閹割1565人,其中死亡了329人。由於死亡了329名少年,需要閹割更多的少年。[7]明英宗得知此事後,斥責了下令閹割苗族的貴州官員。[8][9][10]
1460年八月,麻城(今湖北麻城)李添保自立王號,聚眾萬餘人起義,西堡(今貴州六枝)等地苗民響應。朝廷命都督李震為湖廣、貴州總兵官,以一部兵力進攻李添保和西堡義軍。1461年正月前後,兩部義軍均被明軍鎮壓。
1460年代再次爆發了多次苗族起義。1464年苗瑤起義,起義波及廣西、湖南、貴州、江西、廣東等地。[11]1466年,湘黔邊境再次發生起義,明軍集結一千蒙古騎弓兵,總共兵力三萬,擊潰苗軍。[12] 明朝將領李震在15世紀與土著部落作戰了數十年,在1467年和1475年苗族起義時,他率軍誅殺了成千上萬的苗族。[13]
苗族的某些亞群被稱為苗族蒙人。16世紀,明朝派漢族在西南苗族等土著部落地區定居。明朝派駐軍二千人擊敗苗族之亂,誅殺了四萬叛苗。苗族蒙人在湖南省周邊地區開始起義,明朝建造了苗族蒙人族牆,設有軍事哨所。貴州苗族蒙人使用水牛皮製成的盔甲、銅鐵製成的鎖甲,以及盾、矛、刀、弩、毒箭等武器。兩名叛逃的明朝將領,給苗族蒙人火藥武器。[14]
關於四川苗族起源的記載,明朝廣東人打敗了苗族的祖先,強行將他們遷往四川。[15]
漢族文獻對南方土著部落的命名和分類之前含糊不清。通過明朝與苗族等民族的鬥爭,對土著的分類開始變得更加準確。[16]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