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星際大戰
美國科幻電影系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星際大戰》(英語:Star Wars)是美國發行,以史詩太空歌劇為主題的跨媒體作品[2],本系列由喬治·盧卡斯創作,源自1977年的同名電影。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5月25日) |
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盧卡斯出品了《星際大戰》三部曲。他曾説第一部星戰(第四部曲)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隠し砦の三悪人)所創作而成;原三部曲以二戰英德大戰為架構並融入美國西部片及日本武士刀劇的節奏;藴涵了太空冒險、希臘神話的大視野製作。這部太空歌劇中所使用的特效技術重新定義並改變了往後太空科幻片的未來發展。
1990年代末,基於各界要求又拍攝了原三部曲之前的故事,稱「星戰前傳」。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的第四、五、六集,並將最早的第四集改名為「曙光乍現」(A New Hope),最初的三部曲被稱為「星際大戰正傳三部曲」。2012年10月,華特迪士尼公司以40.5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迪士尼公司亦宣布製作星戰新作三部曲,第七部電影《STAR WARS:原力覺醒》在英國拍攝[3],已於2015年12月上映[4]。之後的兩部《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和《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分別於2017年12月15日和2019年12月21日在北美上映。迪士尼公司推出的七、八、九集,被稱為「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
該片描寫,在很久以前,一個遙遠的銀河系,肩負正義使命的絕地武士與帝國邪惡黑暗勢力作戰的故事。絕地武士是一群有著非凡天賦的人,經由各種篩選,他們在幼年即開始接受嚴格特殊訓練,其宗旨是認識和使用「原力」(Force)。訓練有素的絕地武士有極強的意志力,可以使用無所不在的「原力」來維護銀河系的和平。例如,影響意志較弱的人的思想,甚至預感將要發生的事情。絕地武士也有著非凡的戰鬥力。
故事以三條主線貫穿:銀河共和國被政治陰謀篡權為銀河帝國引發不滿而引起內戰,不滿的共和國擁護者揭竿而起,建立反抗軍與帝國軍互相對抗、絕地武士組織的興衰起落、以及天行者家族在大環境下面臨的種種挑戰。本片開啟好萊塢電影商品授權的龐大事業,旗下分別有小說、漫畫、玩具與電玩遊戲等相關周邊產業,系列中每部電影,小說與電玩遊戲,皆以「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系……」(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開頭。
除了電影的故事外,電影之間和前後有動畫、漫畫、小說和電視遊戲增加情節,星際大戰的銀河歷史可以追溯到六部曲前超過二萬五千年,和其後三十餘年至百多年後,而且至今仍然擴增。這些電影外的故事均稱為「擴充宇宙」(Expanded Universe),意思為擴充了的原有故事世界。例如星際大戰:複製人之戰系列動畫是《複製人全面進攻》及《西斯大帝的復仇》間發生的故事;《星際大戰:反抗軍起義》則皆接續《西斯大帝的復仇》訴說《曙光乍現》之前的事件等;複製人之戰系列動畫故事的角色設定及經過,都有顯示在《西斯大帝的復仇》。安納金·天行者右臉留下的傷疤以及格里弗斯將軍(General Grievous)的出現等就是從卡通而來。
Remove ads
電影
《星際大戰》是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所製作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同時也是該系列中最早拍攝的第四集最初的片名,其後採取插敘法,先拍正傳四至六集,再拍前傳一至三集,最後才拍後傳七至九集。九部電影合稱為《天行者傳奇》系列[5][6]。
Remove ads
電視
Remove ads
Remove ads
遊戲
中文翻譯
目前主流中文翻譯較有規模的是大陸的星際大戰論壇,並於2010年取得黑馬漫畫(Dark Horse)公司授權代理了一系列中文版漫畫。由於早期不論正、盜版大多引用不同時期香港版本,也曾產生譯名混亂的情形,現已改正。
因為作品跨越年代較長,台灣的中文翻譯名稱並不完全統一,例如八零年代首映時,Force被譯為「原力」,但在九零年代重製版上映時,則被譯為「大力場」(院線)、「氣」(影碟),首部曲又改回「原力」;C-3PO曾譯作「崔皮歐」、R2-D2則是「阿圖」、Darth Vader則是「維達」、千年鷹號為「千年蒼鷹號」;Chewbacca起初譯「大毛」、重製版上映變成「楚霸客」,後改「秋巴卡」、「丘巴卡」至今等等。有時候也會出現誤譯的例子,例如絕地組織被稱為Jedi Order,經常被誤譯為「絕地信條」,但其實絕地信條指的是Jedi Code。Jedi Order中的Order是延用自中古世紀的Knight Order(騎士團),因此後期多半稱為「絕地武士團」。
自七部曲開始,為宣傳效果,原「星際大戰」改用英文「STAR WARS」表記。
亦有相同情形,Force先翻成「柔力」、後改「大能」,最終統一譯「原力」;Luke Skywalker乃「任天行」、Anakin Skywalker為「任晏堅」,後又將「任天行」專指「Skywalker」、再同台譯「天行者」;Leia先後翻作「麗雅」、「莉雅」,尤達最初譯「柔達」等等。
這些混亂情形在星戰前傳三部曲時除片名和事物名稱外,人名全採英文,並溯及舊作一併解決。
主要角色
- 星戰的劇情主要由電影推動,以下介紹以電影角色為主:
- 安納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首部曲由傑克·洛伊德飾演[71];二、三部曲由海登·克里斯坦森飾演[72][73];六部曲由塞巴斯汀·蕭飾演[74]
- 歐比王·肯諾比(Obi-Wan Kenobi / Ben Kenobi)一、二、三部曲由伊旺·麥奎格飾演[71][72][73];四、五、六部曲由亞歷·堅尼斯飾演[74][75][76]
- 佩咪·艾米達拉(Padmé Amidala)由娜塔莉·波曼飾演[71]
- R2-D2由肯尼·貝克飾演[71][75]
- C-3PO由安東尼·丹尼爾斯飾演[71][75]
- 尤達(Yoda)由法蘭克·歐茲配音(兼任傀儡操演)[71][76]
- 魅使·雲度(Mace Windu)由山繆·傑克森飾演[71]
- 魁剛·金(Qui-Gon Jinn)由連恩·尼遜飾演[71]
- 希夫·白卜庭 / 達斯·西帝(Sheev Palpatine / Darth Sidious)由伊恩·麥德米飾演[71][74]
- 杜庫伯爵(Count Dooku)由克里斯多夫·李飾演[72]
- 格里弗斯將軍(General Grievous)由馬修·伍德配音[73]
- 達斯·魔爾(Darth Maul)由雷·帕克飾演[71]
- 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由馬克·漢米爾飾演[75]
- 莉亞·歐嘉納公主(Princess Leia Organa)由嘉莉·費雪飾演[75]
- 韓索羅(Han Solo)由哈里遜·福特飾演[75];星際大戰外傳:韓索羅 由艾登·艾倫瑞克飾演
- 黑武士(Darth Vader)三部曲由海登·克里斯坦森飾演[73];四、五、六部曲由大衛·普洛斯飾演[74][75][76];由詹姆斯·厄爾·瓊斯配音[74]
- 丘巴卡(Chewbacca)由彼得·梅修飾演[73][75]
- 蘭度·卡里遜(Lando Calrissian)由比利·迪·威廉斯飾演[76]
- 芮(Rey)由黛西·蕾德莉飾演[77]
- 芬恩(Finn / FN 2187)由約翰·波義加飾演[77]
- 凱羅·忍(Kylo Ren)由亞當·崔佛飾演[77]


Remove ads
船艦
反抗軍 & 抵抗勢力 & 新共和國
- 千年鷹號:韓·蘇洛從藍多·卡瑞辛手上贏過來,經高度改裝的Corellian YT-1300型運輸機
- X翼戰機:主力戰機
- A翼戰機:高速戰機、裝甲薄弱
- B翼戰機:重火力戰機
- Y翼戰機:輕型轟炸機、護衛機
- Z-95獵頭者戰機
- Snowspeeder:雪地戰機
- Corellian:小型護衛艦;莉亞公主運送死星藍圖的偷渡艦-坦地夫四號(TantiveⅣ),也是這種型號
- 蒙·卡拉馬里星際巡洋艦
- 蒙·卡瑪力護衛艦
- CC-7700護衛艦(Fragat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C-9600護衛艦(Fragat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尼布隆B型醫療護衛艦
- 尼布隆C型醫療護衛艦
- 尼布隆B2型護衛艦(Fragata Nebulón-B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C-30c護衛艦(Fragata MC30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R90科瑞立安巡航艦(Corellian Corvet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冕級護衛艦
- GR-75 medium transport:中型運輸艦
- Outrider:先驅者號,Corellian運輸機(型號:YT-2400)
- T-16 Skyhopper:躍空號戰機
- 滅星者
- Starhawk-class battleship:星鷹級戰艦
- Defender class cruiser
銀河帝國 & 第一軍團
- 死星一號(Death Star I)
- 死星二號(Death Star II )
- V翼戰機
- Y翼戰機
- 鈦戰機
- 尼布隆B型醫療護衛艦
- 滅星者
- 弒星者基地(Starkiller Base)
- 復活級戰鬥巡洋艦(Resurgent-class battle cruiser)
- 第4代命令者級圍攻型無畏艦(Mandator-IV class Seige dreadnaught)
銀河共和國
- 領事級太空巡洋艦(Consular-Class cruiser)
- 歡呼者級強襲運輸艦(Acclamator-class assault ship)
- 狩獵者級滅星艦(Venator-class Star Destroyer)
- V-19奔流戰機:主力戰機
- Y翼戰機:輕型轟炸機、護衛機
- 複製人Z-95獵頭者(Clone Z-95 starfighter):主力戰機&重火力戰機
- ARC-170星際戰機:主力戰機&重火力戰機、護衛機
- V翼戰機:護衛戰機&主力戰機
那卜
- 那卜N-1星際戰機:防禦戰機&護衛戰機
絕地
- Delta-7「蒼穹之魂」絕地戰機﹝Delta-7 Aethersprite Jedi starfighter﹞:輕型攔截戰機
- 安納金·天行者改裝的絕地星際戰鬥機「蔚藍天使」﹝Anakin Skywalker's customized Jedi starfighter「Azure Angel」 ﹞:輕型重火力攔截戰機
- 埃塔-2「阿克蒂斯」截擊機(Eta-2 Actisinterceptor,通稱「絕地截擊機」):輕型重火力攔截戰機
貿易聯邦&獨立聯邦
- 貿易聯邦戰艦
- 禿鷹機器人:可變形機器戰機
- 基歐諾西斯星際戰機﹝Geonosian starfighter﹞:防禦戰機
- 吉諾西恩扇刃戰機﹝Geonosian Fanblade starfighter﹞:戰機
- 硬質星級星際運輸艦
- 壯麗級星級護衛艦
- Recusant級輕型驅逐艦
- 征服者級重型巡洋艦(Subjugator-class heavy cruiser)
- 機器人三聯戰機
迴響
星際大戰系列電影僅次於漫威電影宇宙系列電影,在全球系列電影票房排行中位居第二,共計收穫票房超過100億美元[78]。
星戰慶典(Star Wars Celebration)誕生於1999年,當時是在丹佛落基山航空航天博物館舉行,為的是給第一部星戰前傳造勢。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超過2萬名星戰粉絲瞬間被召喚了出來。自此,星戰慶典曾先後在東京、倫敦、奧蘭多、安納海姆等多個地方舉行,但因為星戰新片不定期上映的節奏,這個活動也顯得不那麼固定。新片的預告片會在這裡最先放出,一些重要討論會在線直播,現場還會有演員的見面和簽名會、機器人大賽、Cosplay大賽,用蔬菜雕刻展示的藝術家,以及基於星戰中的形象藝術作品展示和現場紋身[79]。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與英文五月四日諧音。
2017年有專欄文章指出星際大戰成為時裝界的設計靈感來源,至今仍在影響時裝界[81]。
2017年,《原力覺醒》和《最後的絕地武士》的戲服設計師 Michael Kaplan 最近接受訪問時披露電影中莉亞公主的斗篷,背後的創作靈感來自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82]。
參見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