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普利特維采湖群衝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普利特維采湖群衝突(克羅埃西亞語:Krvavi Uskrs na Plitvicama or Plitvički krvavi Uskrs,意思為「普利特維采湖群血腥復活節」)是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初期的一場武裝衝突。1991年3月31日,克羅埃西亞警察與克羅埃西亞塞族武裝部隊在湖區交戰。戰鬥發生在塞族武裝部隊接管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之後,以克羅埃西亞重新奪回該區告終。衝突導致雙方各有一人喪生,加劇了種族緊張局勢。
戰鬥促使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主席團下令南斯拉夫人民軍介入並在敵對部隊之間建立緩衝區。人民軍於次日抵達現場,並向克羅埃西亞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撤離。儘管佔領普利特維採湖區的特警部隊確實於4月2日撤出,但新成立的克羅埃西亞警察局仍保留著90名警員。三個月後,警察局被人民軍封鎖,並於1991年8月下旬被佔領。
Remove ads
背景
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在1990年選舉中敗給克羅埃西亞民主共同體。政權更迭使得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族關係急劇惡化。南斯拉夫人民軍為了壓制反抗力量,沒收克羅埃西亞邊防軍的武器。[1]
8月17日,塞族起兵叛亂。[2]叛亂主要發生在達爾馬提亞的克寧、[3]利卡、科爾敦、巴諾維納和斯拉沃尼亞等塞爾維亞人占多數的地區。[4]1990年7月,塞族成立塞爾維亞民族委員會,以阻止克羅埃西亞總統弗拉尼奧·圖季曼的獨立政策。克寧牙醫米蘭·巴比奇被選為主席,克寧警察局長米蘭·馬爾蒂奇也開始著手建立準軍事武裝。2人最後成為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的軍政領袖,該國由塞族自行獨立建國,領土包含了克羅埃西亞境內的塞族聚居區。[5]
1991年初,克羅埃西亞並未組建正規軍。為了加強防禦,克羅埃西亞將警察規模擴充一倍,人數約2萬人。其中最精銳的部隊是3000人的特警部隊,共編成12個營。此外,還有9000至10000名地區預備役警察被編成16個營和10個連,但缺乏武器。[6]
為了鞏固其所控制的土地,[7]塞族領導人於1991年3月25日在普利特維采湖組織政治集會,目的是將該地併入克拉伊納塞爾維亞自治州。3月28日,克拉伊納特警占領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8]並在民兵的幫助下驅逐公園的管理人員。[7]據悉有約100人被部署在公園內。[9]由於普利特維采湖人煙稀少,對塞聯沒有明顯的危險,記者蒂姆·朱達推斷塞族可能是為了控制公園南北的道路。一旦控制這條道路叛軍便可將有大量塞族人的利卡和巴諾維納連接在一起。[10]
Remove ads
過程

克羅埃西亞為了奪回普利特維采湖調動札格瑞布、盧奇科、拉基特耶和斯列梅山的特警部隊,並抽調卡爾洛瓦茨和戈斯皮奇的警力前去援助。[8]在約瑟普·盧齊奇指揮下,克羅埃西亞警察動用多輛巴士、車輛和一輛裝甲輸送車向湖區推進。[11]盧齊奇指揮的拉基特耶特警主力有180人,他們趁著大霧沿著札格瑞布主幹道經科拉納河抵達,並在30日至31日午夜奪下該河的橋梁。[12]一支輔助部隊則從利奇·彼得羅夫村向湖區逼近。庫姆羅韋茨特警被部署在湖區與戈斯皮奇之間的地區,並攻占了柳博沃山口以確保主攻部隊右翼的安全。[13]進攻兵力約300人。[14]
1991年3月31日復活節清晨7點,克羅埃西亞先頭部隊遭到塞族部隊伏擊。塞族部隊對載有克羅埃西亞警察的車輛發起攻擊,並堅守陣地。2個小時半後,塞族部隊撤至國家公園的郵局內。由於大雪封路,克羅埃西亞進展緩慢。11點,克羅埃西亞以6人受傷的代價完成目標。隨著進攻進入尾聲,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首次出現陣亡士兵。陣亡士兵名為約瑟普·約維奇,是被正在掩護塞族部隊撤退的機槍擊中而亡。不久後,南斯拉夫空軍司令安東·圖斯大將應克羅埃西亞內政部長約瑟普·博利科瓦茨要求命令南斯拉夫空軍派出一架米-8直昇機幫助雙方傷員。1個小時半後,直昇機撤離戰場。[15]普利特維采湖戰鬥平息後,南部的狄托科雷尼察傳來零星槍聲。[16]當天下午,克羅埃西亞政府在普利特維采湖區成立警察局,由托米斯拉夫·伊利奇(Tomislav Iljić)擔任指揮官。[8]這間警局有約90人。[14]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主席團當晚召開緊急會議討論這場衝突。在塞爾維亞代表博里薩夫·約維奇堅持下,南斯拉夫人民軍被下令介入,以控制普利特維采湖和阻止局勢升級。[17]塞爾維亞議會也召開了緊急會議,將這場衝突視為戰爭藉口,並投票決定向塞族叛軍提供與札格瑞布政權對抗的一切必要援助。[10]次日,克拉伊納塞爾維亞自治州通過決議,宣布將併入塞爾維亞,並在塞族叛軍控制區實施塞爾維亞憲法與法律。[18]克羅埃西亞政府指責塞爾維亞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策划動亂,目的是破壞克羅埃西亞獨立決心,並逼迫克羅埃西亞放棄獨立,除非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改制成鬆散的邦聯。克羅埃西亞還稱塞爾維亞誘使南斯拉夫人民軍推翻克羅埃西亞政府。[16]
Remove ads
4月1日,南斯拉夫人民軍在普利特維采湖區設立緩衝區,並部署了巴尼亞盧卡第329裝甲旅的裝甲營、代爾尼采第6山地旅的步兵營、亞斯特雷巴斯科和卡爾洛瓦茨第4裝甲旅的偵察連和機械化營、札格瑞布第306輕型高砲團的防空營、薩莫博爾第367通信團的通信連、里耶卡第13憲兵營的憲兵連以及同樣來自里耶卡的第13無產階級摩托化旅的高砲連。第5軍區在普利特維采湖區設立了前線指揮所。[19]部署在普利特維采湖區的南斯拉夫士兵統一由伊萬·什蒂馬茨(Ivan Štimac)上校指揮。[20][21]
指揮干涉行動的南斯拉夫第5軍區指揮官安德里亞·拉塞塔少將向媒體表示其部隊將保持中立,並阻止種族衝突。克羅埃西亞政府對此反應激烈。圖季曼助手馬里奧·諾比洛(Mario Nobilo)稱南斯拉夫人民軍已對克羅埃西亞官員下達通知,倘若他們不離開將發生軍警衝突。圖季曼透過廣播表示如果南斯拉夫人民軍不改變行動方針,將被視為敵對占領軍。[10]4月2日,南斯拉夫人民軍向克羅埃西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普利特維采湖的警察撤離當地。[22]同日,特警撤出普利特維采湖,但之前派往普利特維采湖警察局的90名警察仍留在當地。[14]
結果
約瑟普·約維奇是首位及唯一一位在此次事件中陣亡的克羅埃西亞警察。[11]塞族部隊同樣首次出現陣亡士兵,這位士兵名為拉伊科·武卡迪諾維奇(Rajko Vukadinović)。[19]這場衝突還造成20人受傷,[23][24]其中7人是克羅埃西亞警察。[11]克羅埃西亞在衝突中俘虜了29名塞族士兵,[17]並用叛亂罪起訴了其中的18人。[25]這群戰俘里還包括後來成為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總統的戈蘭·哈季奇,[10]但不久後克羅埃西亞當局便以釋放善意為由將他釋放。[8]博利科瓦茨透露哈季奇獲釋的原因是他願與克羅埃西亞政府在1991年合作。[26]戰鬥結束後,約400名遊客離開普利特維采湖群,其中以義大利人占多數。[15]
普利特維采湖群衝突使克羅埃西亞局勢惡化,並加劇衝突。[27]雖然南斯拉夫人民軍已將普利特維采湖群的克塞武裝隔開,但局勢仍在持續惡化。普拉什基的克羅埃西亞警察從警局撤離,由塞叛警察接管。[28]克拉伊納塞爾維亞人自治州與克羅埃西亞更是在D42公路設置多個路障。到了夏季,封鎖範圍延伸至普拉什基北部和薩博斯科南部。[29]4月2日,克羅埃西亞在薩博斯科設立了30人的警局。由於只有南斯拉夫人民軍可通過路障,[30]當地物資及電力很快便陷入短缺狀態。[29]
5月2日,克拉伊納塞爾維亞人自治州執政黨塞爾維亞民主黨組織前往普利特維采湖群的遊行集會,要求克羅埃西亞警察撤出普利特維采湖。遊行隊伍由巴比奇和佛伊斯拉夫·塞塞利領導,但因南斯拉夫人民軍阻攔未能抵達湖區,被迫返回狄托科雷尼察。[31]7月1日,南斯拉夫人民軍以克羅埃西亞綁架及囚禁兩名軍官為由包圍普利特維采湖群警察局。7月6日,塞族部隊與南斯拉夫人民軍進攻湖群東南部的柳博沃山口,這座山口位於D25公路。塞南聯軍成功將克羅埃西亞國民警衛隊擊退,並在月底前占領山口。[32]在夏季,南斯拉夫調動4月時部署在湖區的部隊與克羅埃西亞交火。8月30日,南斯拉夫攻下普利特維采湖群警察局導致局勢升溫。次日,戈斯皮奇戰役爆發。[33]
克羅埃西亞國內普遍將約維奇視為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首位陣亡者。人們在他的家鄉阿爾扎諾豎立起了紀念碑。[34]戰爭結束後,其陣亡地也被豎起紀念碑,並在每年舉行紀念活動。[35]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每年也會紀念他和這場衝突。[36]
Remove ads
註腳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