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普羅米修高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普羅米修高地 (Promethei Terra)是火星上一處位於赤道以南57.42°S 100°E[1]的廣袤區域,就坐落在巨大的希臘盆地以東,最寬處橫跨3300公里。與火星南部大部分地區一樣,它也是一處崎嶇坑窪,布滿隕坑的高地。普羅米修高地取名自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徵,該名稱最初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高地大部分地區位於火星希臘區內。

舌狀岩屑坡
普羅米修高地一個很重要的常見特徵是堆積在懸崖下的岩屑堆,這些物質被稱為舌狀岩屑坡(LDA)。最近,利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淺層雷達進行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舌狀岩屑坡是覆蓋著一層薄岩層的冰川。據信舌狀岩屑坡中含有大量的水冰。現有證據有力地表明該地區過去曾有過積雪。當火星自轉軸傾斜度增加時,南部冰蓋會釋放出大量的水蒸氣。氣候模型預測,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水蒸氣會凝結並降落在舌狀岩屑坡所在的位置。地球自轉軸的傾斜幅度很小,因為相對較大的月球使其保持了穩定。而這火星的兩顆微小衛星無法穩定它,因此火星的自轉軸會發生很大的變化[2]。一段時間以來已知道,火星自轉軸的傾斜或傾角經歷了許多巨大的變化,因為它的兩顆小衛星不像地球的月球,缺乏穩定它的引力,有時火星自轉軸的傾斜甚至超過80度[3][4]。 舌狀岩屑坡可能是未來火星定居者的主要水源,與其他火星水源相比,它們的主要優勢在於可很容易地從軌道上測繪它們,而且更靠近載人任務可能會登陸的赤道區。
-
下一幅流體特徵末端,也稱為舌狀岩屑坡圖像的背景圖,它可能是一座冰川,地點為希臘區。
-
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拍攝的上一幅圖像中方框區域的特寫,有些稱為冰川尾端冰磧。按比例,方框大致顯示了足球場大小的區域,位置為希臘區。
-
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流過一座隕石坑邊緣的物質,箭頭標註出了側磧。
Remove ads
冰川狀形態
許多地層可能是冰川或古冰川遺蹟,因為它們看起來非常類似地球上的冰川。
-
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冰川,左邊的冰川很薄,因為很多冰都已消失,而另一方面,右邊的冰川卻很厚,在一層薄薄的泥土和岩石下面仍然貯藏有大量的水冰。
-
陸地8號衛星拍攝的地球北極圈象腳冰川中的羅默湖,該照片顯示了數條冰川,其形狀與火星上許多被認為也是冰川的特徵相同。
-
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看到的流體特徵可能是冰川。
沖溝
沖溝出現在陡坡,尤其是隕坑坡壁上,被認為是相對年輕的溝壑,因為上面幾乎沒有隕石坑。此外,它們還分布在沙丘頂部,而沙丘本身則被認為相當年輕。通常,每條沖溝都有一處溝頭凹坑、溝道和沖積扇。部分研究發現,沖溝出現在面向所有方向的斜坡上[5],而其他的研究發現,更多的沖溝出現在面向極地的斜坡上,特別是在南緯30-44度地區[6]。
多年來,大多數人認為沖溝是由流水沖刷而成,但進一步的觀察表明,它們可能是由乾冰形成的。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從2006年開始,利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上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HiRISE)相機對356處地點的沖溝進行了檢查,其中38處地點顯示沖溝形成活躍。之前和之後的圖像都表明,這一活動時間與季節性二氧化碳霜凍和液態水無法存在的溫度相吻合。當乾冰霜變成氣體時,它們可以濕潤乾燥物質產生流動,特別是在陡坡上[7][8][9]。在某些年份,可能厚達1米的霜凍會引發雪崩,這種霜凍主要含有乾冰,但也含有少量的水冰。[10]。
-
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看到的隕坑中的沖溝。
-
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看到的隕石坑沖溝近景,在圖中可看到多邊形地面。
普羅米修高地其他場景
-
L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看到的起因不明的分層特徵。
-
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看到的怪異形狀的坑底表面,方框指示了下一照片的所在位置。
-
HiWish計劃下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拍攝的上一幅照片中坑壁部分的特寫,坑壁上顯示有凹槽。
火星交互地圖
另請查閱
參引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