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普魯士自由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魯士自由邦
Remove ads

普魯士自由邦(德語:Freistaat Preußen)是德國威瑪共和國納粹德國於1918年-1947年存在的邦。

快速預覽 普魯士自由邦 Freistaat Preußen, 國家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革命導致普魯士王國解體後,普魯士改成自由邦。普魯士邦在威瑪共和時代占德國國土和人口的過半數[2],是德國最重要的邦。德國首都柏林也是邦首府所在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普魯士在盟軍佔領時期的1947年被命令廢止,原普魯士邦領土分別被併入波蘭蘇聯,以及四國佔領區。

Remove ads

歷史

由於柏林發生斯巴達克團社會民主黨臨時政府之間的內戰,1919年,艾伯特在威瑪召開國民議會,於2月10日通過《德意志共和國臨時約法》,即威瑪憲法。根據威瑪憲法,普魯士成為德國的一個邦,即「普魯士自由州」(Freistaat Preußen),實行地方自治,其領土即原普魯士王國的疆域。但凡爾賽條約將原普魯士王國的西普魯士省波森省上西利西亞省的一部分割讓給波蘭第二共和國東普魯士默麥爾割讓給立陶宛萊茵蘭的南部地區成立薩爾區,什列斯威北部割讓給丹麥

1920年代,普魯士自由州政府多由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天主教中央黨領導,雖然東普魯士因為其特殊位置導致該選區偏向右傾,但柏林的普魯士政府一直堅持民主化舉措。尤其是在海因里希·布呂寧總統內閣英語Presidential_cabinets_of_the_Weimar_Republic上台、1930年德國國會選舉納粹黨成為第二大黨後,被稱作「民主堡壘」(德語:Demokratisches BollwerkBollwerk der Demokratie)的普魯士維持對納粹黨服和公民加入反憲法政黨如納粹黨及德國共產黨的嚴格禁令。1931年,柏林警察局對阿道夫·希特勒的逮捕令遭布呂寧政府駁回,隨後普魯士政府羅列了納粹黨的反憲法活動,匯總在一份檔案中提交給中央政府,據此布勞恩普魯士政府對普魯士的納粹衝鋒隊下達禁令,在普魯士政府的堅持下,布呂寧的帝國政府也終於同意對納粹的準軍事部隊實施嚴格管制[3]。1932年,納粹黨在普魯士邦選舉中取得優勢,但亦未能單獨執政,隨後時任德國總理帕彭發動普魯士政變,廢除奧托·布勞恩的威瑪聯盟看守政府,使普魯士民選的自治機構事實上陷入癱瘓。希特勒上台執政後,通過《帝國與各州統合法令英語Provisional Law and Second Law o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States with the Reich》和《重建帝國法英語Law_on_the_Reconstruction_of_the_Reich》廢除地方自治,1934年由德國國會議長赫爾曼·戈林兼普魯士邦總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蘇聯的領導人經過多次會議,達成共識,即普魯士是德國軍國主義的發源地、德國軍官團和容克貴族的大本營,是德國專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須予以消滅。美國總統羅斯福德黑蘭會議上曾表示「普魯士要讓其儘可能地縮小和削弱」,邱吉爾則認為「普魯士——這個德國軍國主義的罪惡核心必須同德國的其餘部分分離開來」。雅爾達會議和波茲坦會議確立了將東普魯士併入波蘭蘇聯,以及在戰後的德國廢除普魯士建制的原則性意見。

1947年3月1日,同盟國對德軍事管制最高委員會正式下令廢除普魯士建制。原普魯士州領土分別被併入波蘭蘇聯,以及四國盟軍占領區。原普魯士邦政府的財產由盟國共同瓜分。

1949年東德成立後,在其境內的原普魯士領土上建立了布蘭登堡薩克森-安哈特兩個州,以及麥克倫堡-佛波門州的東半部(1952年東德廢除州級建制,改設專區)。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在原普魯士領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萊茵-西發利亞什列斯威-霍爾斯坦。此外,下薩克森邦萊因蘭-法爾茲邦黑森邦巴登-符滕堡州薩爾邦內都有原普魯士王國和普魯士邦領土。在被併入波蘭和蘇聯的普魯士領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經基本被全部遷出

Remove ads

腳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