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曾憲禕

曾子七十四代孫,中華民國第二任宗聖奉祀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曾憲禕(1922年2月21日—?),偉生曲窗山東嘉祥人。曾子七十四代孫,中華民國第二任宗聖奉祀官,曾在臺灣輔仁大學任教。

生平

襲奉祀官

Thumb
曾憲禕承襲奉祀官行政院公文

曾憲禕偉生、曲窗,畢業於山東省立第七中學[1][2]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南京任命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亞聖奉祀官孟慶棠、復聖奉祀官顏世鏞以及宗聖奉祀官曾繁山[3]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曾繁山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病逝於山東嘉祥城北寺前鋪別墅,得年二十七歲,沒有後嗣[4];他的叔叔曾慶瀼通報給當時已奉令撤退到重慶的孔德成,以向重慶國民政府呈報備案[5][6]。國民政府調查繼任人選時,曾氏族長曾紀琦(曾繼琦)攻訐「偽奉祀官曾慶瀼勾結敵偽盜賣祭田」,宣稱曾氏嫡系近支沒有「繁」字輩者、其餘皆目不識丁並不適任,推薦時年二十歲的曾憲禕承襲。內政部教育部據此回報「曾憲禕確係聖裔嫡系」,行政院因而在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任命曾憲禕為宗聖奉祀官[2][7]

抗戰結束後,由於曾憲禕出自旁系且昭穆不合(曾憲禕比曾繁山大兩個輩份),曾繁山之母苑氏與曾氏族人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向行政院陳情,指控他「圖謀逆襲」應撤銷任命;同時主張曾繁山的弟弟曾繁林在抗戰期間,經孔令煜(孔德成族叔、孔府代理奉祀官)首肯代理奉祀職務,應當根據兄終弟及承襲奉祀官,然而抗戰當時無法及時呈報辦理。而山東省政府在翌年(1947年)回覆,稱曾繁林「附逆」(指國共內戰期間逃亡濟南)不許承襲,以曾憲禕「忠黨報國」、在抗戰期間有功績力辯[4]。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曾繁山的遺孀白氏向國民政府呈報「曾繁山立子承嗣」備案,並收養夫家姪兒曾祥符[8][9];不過同年國軍濟南會戰徐蚌會戰中先後潰敗,翌年(1949年)二月一日曾憲禕自上海國府遷臺,宗聖奉祀官的繼承爭議不了了之[10][11]

Remove ads

在臺生涯

國民政府任命的四氏奉祀官中,顏世鏞留在中國大陸,另外三位奉祀官孔德成、孟繁驥、曾憲禕都奉令抵達臺灣[12][13]。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第二任總統選舉,曾憲禕同孟繁驥致電祝賀蔣中正當選連任:「恭聆膺選大統,中興在望;一人有慶,兆民是賴。謹電肅敬,藉伸微誠」[14]。曾憲禕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史地系,與曾虛白等人籌組曾氏宗親會,計畫建立宗聖紀念館、曾氏子弟獎學金、調查及修纂曾氏族譜,並積極聯絡與派代表訪問海外宗親[10][15]。其中,由於曾氏南宗修譜按傳統需要由東宗宗子查核,因此原由曾國藩曾孫女曾寶蓀、曾孫曾約農帶至臺灣收藏的光緒年間宗譜《大界曾氏四修族譜》上,有加蓋鈐記「宗聖奉祀官」、「曾憲禕印」,在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以影印本列入《湘鄉曾氏文獻》流傳[16]。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總主教于斌召開「中華天主教文化協進會」第十屆理監事第四次聯席會議,曾憲禕作為「同道入會」出席會議[17]輔仁大學在臺灣復校後,曾憲禕擔任物理系國文教授,講授國文中國通史,主要著作有《曾氏姓原及鄫國事蹟考》、《曾子世家考實》、《中國通史》等等[10][18]

Thumb
奉祀官與美國教授顏幼洲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期間,輔仁大學仿照曾憲禕故里嘉祥的東漢古蹟武梁祠,聘請建築師在校門口兩側製作一對石刻「孔子老子畫像」、「孔子周遊列國」,以勉勵學生向學[19]。行政院在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頒布「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紀念辦法」,規定各級政府每年孔子誕辰日舉行釋奠禮,稱為「秋祭」,後來又讓民間團體舉辦「春祭」。透過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指導,臺北孔子廟的春祭由臺北延平扶輪社獅子會等團體開始籌辦;孔德成、孟繁驥與曾憲禕三位奉祀官也參與其中,當時曾擔任正獻官等祭孔人員還包括劉真陳立夫蔣復璁辜振甫等二十多位地方人士[20][21]。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族姑母、湖南國大代表曾寶蓀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曾憲禕作為宗聖奉祀官送去輓額[22]

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索忍尼辛在臺北發表演說,隨後包括曾憲禕在內的一百八十六位教授聯名發表國是意見;主要內容包括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反台獨,並抨擊美麗島事件黨外運動中國共產黨統戰手段[23]第四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過後,中華民國雜誌作者編者聯誼會在臺北市婦女之家舉行,是一場主題擁護國民黨一黨領導的「愛國座談」,與會人士有曾憲禕等三十九人[24]昭和六十一年(1986年),日本會津藩藩校日新館日語日新館大成殿整修完成,邀請時任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及其子孔維寧參訪,曾憲禕夫婦等人也受邀前往;同年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大使章曙之外,主辦單位也邀請了全國政協委員孔令朋[25][26]平成元年(1989年),福島縣磐城短期大學的大成殿落成,孔德成與曾憲禕受邀前往舉行釋奠禮[27]。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考試院公務人員高等暨普通考試增聘曾憲禕等閱卷委員四百多人[28]。第七屆世界顏氏宗親聯誼大會於2001年在曲阜市舉行,當時在位的奉祀官孔德成、孟祥協、曾憲禕致贈題詞,由臺灣的顏氏宗親六十人組成的代表團帶去[29]

到了晚年,曾憲禕因健康因素無法參與臺北孔廟釋奠禮,讓兒子曾慶澂、曾慶泓代為擔任分獻官[30][31]。奉祀官原本依特任簡任編制月薪十餘萬新臺幣內政部民政司在2007年宣布將檢討是否繼續世襲或支薪[32]。孔德成在2008年過世後,由孫子孔垂長繼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改為榮譽性質的無給職。內政部在2009年改革奉祀官制度,在世者依然維持支薪,到下一代承襲時也改為無給職;即使未來除了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以外的「從祀奉祀官」皆取消,「四配」後裔仍可參與在孔廟崇聖祠舉行的孔氏家祭[31]。因此亞聖奉祀官孟祥協在2014年過世後,曾憲禕成為最後一位有給職奉祀官[33]。之後,宗聖奉祀官由曾慶泓出任,與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同為中華民國現存的兩位世襲奉祀官[34],另有曾繁皓擔任釋奠禮的陪祭官[35][36]

家庭

高祖曾傳錄,清朝乾隆年間的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曾毓壿第五子,為側室夏氏所生[37][38];曾祖曾紀琦、祖父曾廣薰、父曾昭敏[39]

參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