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Final Fantasy X|X-2 HD Remaster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Final Fantasy X|X-2 HD Remaster》(日語: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X|X-2 HD リマスター,英語:Final Fantasy X|X-2 HD Remaster,中國大陸譯作「最終幻想X|X-2 HD重製版」,標題豎線常寫作斜線「/」)是電子角色扮演遊戲《Final Fantasy X》和《Final Fantasy X-2》的高畫質復刻合輯,原遊戲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開發,並分別於2001年和2003年在PlayStation 2平台發行。合集沿用了之前《國際版》新增的故事內容,並加入設定於《X-2》數年後新故事的新廣播劇。中國大陸工作室維塔士負責大部分開發工作,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協助開發與發行合輯。遊戲於2013年12月在日本PlayStation 3和PlayStation Vita平台發行,2014年在台灣、香港、北美和歐洲發行,2015年在中國大陸隨PlayStation Vita中國大陸版首發上市。2015年5月起,遊戲登陸PlayStation 4平台,並於次年移植至Microsoft Windows,通過Steam發售,任天堂Switch以及Xbox One版本於2019年發售。
合輯以兩款遊戲的國際版為基礎,並調整了圖形和音樂,同時西方玩家可以首次玩到某些原版缺失的功能。合輯在日本和西方皆銷量可觀,並獲得西方的積極評價。對於畫面改進,以及可以在新平台上玩到遊戲,評論多有稱讚,但合輯因為少量小更新問題以及兩遊戲品質差異較大而獲得批評,此外一些新增內容褒貶不一。
Remove ads
內容
《高畫質重製版》收錄了《Final Fantasy X》和《Final Fantasy X-2》兩款遊戲。首款遊戲講述了年輕人提達被生物「辛」傳送到史匹拉世界後開始旅行的故事。他成為召喚士優娜的守衛之一,保護她完成打敗辛的朝聖之路,並尋找辛和其父及優娜父的聯繫[4][5]。遊戲採用計算時間戰鬥系統(美版稱條件回合制戰鬥系統),玩家可以在戰鬥中替換隊員。角色通過幻光球盤升級,玩家通過選擇走盤路線,讓角色學習特定技能或提升特定能力[6]。第二款遊戲設定在《Final Fantasy X》故事的兩年後,講述優娜為尋找提達而成為財寶獵人收集幻光球的故事[7]。本作通過效果配備盤系統回歸系列傳統的職業系統:職業可通過變裝幻光球獲得,角色更換服裝獲得不同能力,服裝可以在戰鬥中更換[8]。《X-2》有多個小遊戲,比如破解幻光球和水鬥球,後者也是《X》中的重要小遊戲[9]。
雖然《X》和《X-2》的主要遊戲系統沒有變化,但畫面有大幅強化,同時《X》中的諸多曲目也被改編。全部發行地區皆以《國際版》為藍本:合輯保留了《X》的專家版幻光球盤和附加頭目,以及《X-2》中新增的變裝幻光球和小遊戲。遊戲還加入了魔物創造系統,玩家可以撲捉怪物敵人和某些非玩家角色(NPC)培養,再將它們編入戰鬥隊伍共同作戰,如同精靈寶可夢系列,撲捉同伴可以在競技場中戰鬥與強化。《X-2》收錄了走迷宮式的roguelike 3D遊戲《最終的任務》,角色在隨機生成的網格式布局的地圖上移動與遭遇敵人。玩家角色像主遊戲那樣用變裝幻光球裝備職業。玩家達成的《X-2》結局會影響主角間的對話。合輯亦收錄設定於《X》與《X-2》故事間的影片《永遠的安寧節》[10][11][12][13][14]。合輯可以跨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Vita和PlayStation 4平台存檔,兩款遊戲皆有全獎盃支援[11][15]。
《Final Fantasy X -Will-》是附隨遊戲的原創廣播劇,以結尾職員表為背景播放[16]。故事中有多位遊戲角色以及兩位新角色——旁白秋亞米(Shuami)及其搭檔庫爾古姆(Kurgum)——登場[17]。在故事中,二人被派到召喚士優娜處調查神秘現象「召喚」——死者被召喚回來的情況。她們在旅途中遇到重生的辛,似乎它被召喚了[18][19]。故事中提達已經受傷[20],而優娜似乎已經和他分手,並在尋找其他人[21]。廣播劇以優娜再次挑戰辛,提達雖然受傷但依然決定尋找優娜結束。
Remove ads
開發
移植的構想源自在《Final Fantasy 零式》製作間,遊戲原開發團隊和配音員的重聚。角色設計師野村哲也、助理製作人今泉英樹和一名配音員認為,它們應該為《X》十周年紀念創作一些東西[22]。製作人北瀨佳范的個人動機是讓年輕人去玩遊戲體驗,他兒子的年紀只能從《Final Fantasy 紛爭》和前傳中了解角色提達和優娜。此外因遊戲無法相容主流PlayStation 3型號,也不像PlayStation的《Final Fantasy VII》和《IX》能在PlayStation Network上執行,因而許多人無法玩到作品[23][24]。野島及其他老成員經過磋商獲得《X》與《X-2》移植許可,但因團隊大多成員仍忙於《Final Fantasy XIII》,實際開發進度從而延遲[22]。移植版在東京電玩展 2011上首次亮相,當時稱遊戲會作為《X》十周年紀念發售[25]。
移植的大多數工作外包給上海工作室維塔士。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內部職員負責重組原版資產,並協助重做部分高畫質資料[2][22][26]。原版團隊中的鳥山求、直良有佑、松田俊孝和小林正樹監督製作。《X-2》藝術總監高井慎太郎在兩部移植遊戲中擔任同樣職務[27]。中國大陸開發團隊由總經理潘峰率領[27]。因原圖形使用許多PlayStation 2硬體獨有的功能,團隊在將遊戲移植到PlayStation 3和Vita時遇到困難[26]。原資產部分損失與修復是也是一重問題,北瀨的意見是這可能更易於從頭重建資料[22]。
PlayStation 3版支援720p和1080p解析度——其中僅前者支援抗鋸齒——而Vita版以720×408像素執行。水體效果等圖形功能和燈光都有改進。其他改進如支援高光,圓形改進為動態陰影,以及微調環境幾何和紋理[28]。開發改善了兩款遊戲的3D模型:雖然大多模型僅使用了新紋理,但完全重建的玩家角色面部變化顯著[22][28]。為適應螢幕,過場和預彩現環境需要從4:3改為16:9,為此需要重調大量原畫和程式。如角色模型本應在過場中顯示,但因寬熒幕顯示致使他們僅出現後鏡頭;這類實例必須修復[22]。預彩現背景圖像和過場都為為新螢幕比例而徹底剪裁。此外他們在圖形清晰化的處理上遇到了困難[28];移植遊戲系統的同時保障遊戲達到高畫質標準的困難超過團隊想像[22]。
遊戲改編了由植松伸夫、濱渦正志和仲野順也為原版《Final Fantasy X》創作的60首曲目[12][29]。濱渦和仲野負責改編大部分音樂,成田勉和山崎良亦重編數曲[29]。《Final Fantasy X-2》的原聲則沿用原PlayStation 2版松枝賀子和江口貴勅的作曲[12]。為創作高畫質重製,編劇野島一成編寫了廣播劇《Final Fantasy X -Will-》,講述了《X-2》情節兩年後的故事。野島和野村認為這是擴展《X》世界觀的好機會。它們之所以選擇廣播劇形式,是因為團隊無意創作扎實的視覺作品,而希望以語音作品代之[26][30][31]。團隊希望廣播劇和感覺樂觀歡快的《X-2》結局「針鋒相對」。他們希望氣氛憂鬱,因此《X》中的主要敵對力量辛回到了故事中,它們希望它的出現方式類似於《Final Fantasy VII》及展開媒體中主角賽菲羅斯。廣播劇故意設置為開放結局,北瀨「希望把一些東西留給玩家的想像」[32]。
繁體中文版採用日語配音和中文字幕,由索尼電腦娛樂亞洲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共同中文化[33]。
Remove ads
發行
《Final Fantasy X|X-2 高畫質重製版》的PlayStation 3版以合輯形式發行,PlayStation Vita版兩個遊戲則分開販售。日本除了普通PlayStation Vita版外,還有同捆遊戲和掌上機PlayStation Vita的雙子包。Vita版分開發行的原因是卡匣容量限制[34]。相關商品有Play Arts Kai的提達和優娜小雕像和再版的原版原聲[35]。每款遊戲各有一本新Ultimania攻略本[36][37]。野島編寫了搭配小說《Final Fantasy X-2.5 ~永遠的代價~》(日語:Final Fantasy X-2.5 ~永遠の代償~),情節設定於《最終的任務》和《Final Fantasy X -Will-》之間[38]。PlayStation 3收藏版通過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線上商店在北美獨占發行。其中收錄了兩款遊戲、插畫書、收錄重編原聲的藍光光碟,以及5張平版印刷原畫[39]。美國加利福尼亞阿罕布拉的Gallery Nucleus舉辦了一場直到2014年3月27日的特別發布會,其中包括北瀨和直良的簽名會,藝術品拍賣的全部利潤捐助給颱風海燕的受害者[40][41]。
評價
評價
PlayStation 3和PlayStation Vita版日本首周銷量分別為185,918和149,132[54]。首周各版本總銷量超過33.9萬[30]。PlayStation Vita版《Final Fantasy X》和《Final Fantasy X-2》在頭兩周分別售出31,775和16,355[55]。《高畫質重製版》的兩個版本在北美也都獲得成功,發售首月售出20.6萬份[56]。遊戲是PlayStation Network上第五暢銷PlayStation 3遊戲及最暢銷PlayStation Vita遊戲[57]。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稱遊戲總銷量是2013/14財年財政狀況改善的原因之一[58]。重製版在西方評價良好。PlayStation Vita和PlayStation 3版在GameRankings上的匯總得分分別為90%和86%[42][43],而在Metacritic上為86和85分[44][45]。
移植質量主要獲得積極評價。IGN的梅根·薩利文稱,雖然遊戲展示了它的根源,但「視覺和音效都更為生動」,但他認為原版中一些紋理、令人不快的面部特寫和嘴唇動作問題未能改善[49]。GameSpot的約西亞·勒諾丹的評價總體積極,稱畫面改進是「重玩長壽系列中一款最打動人心作品的強有力理由」,但對於玩家角色和NPC的圖形改善有別,他認為很不協調[48]。Destructoid的戴爾·諾斯對PlayStation 3版的改進總體表示讚揚,然而他稱固定鏡頭並不成熟,同時環境和模型的細節方面並未徹底高畫質化[46]。Game Informer的金伯利·華萊士也對改進表示總體稱讚,但他稱角色動作出賣了遊戲年齡[47]。GamesRadar的阿什利·莉德稱環境美妙動人,但角色確是「奇怪的布娃娃」,同時遊戲沒有改善原版的圖形局限。她認為在《X-2》中這些問題較輕[50]。Digital Spy的馬克·奧斯汀亦對改善表示稱讚,但不滿於遊戲降影格和「舊式」動畫。他還稱《X-2》的角色模型和《X》相比較優[52]。VideoGamer.com的丹尼爾·凱恩斯對PlayStation 3版表示高度稱讚,不過也指出了有時揮之不去的笨拙瞬間[51]。NowGamer的瑞恩·金在PlayStation Vita版評測中稱讚了遊戲的改進與翻新[53]。其他主流評論也對Vita版表示了相似的稱讚,但勒諾丹和華萊士稱一些紋理過時非常明顯[47][48]。
移植版原聲獲得從褒貶不一到積極的評價。諾斯稱修訂的音樂「可能難獲原版配樂愛好者的認同」,但他同時稱讚音效的全面改進[46]。華萊士認為原聲是大雜燴,一些曲目移植後有改進,其他的則參差不齊或失去影響[47]。勒諾丹雖然稱讚原聲清新,但認為原版愛好者「或難立刻注意到樂器變化」[48]。《永遠的安寧節》、《最終的任務》和《Will》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凱雷斯稱《最終的任務》是「不錯的小消遣」,但《Will》則「令人費解」[51]。沙利文對《永遠的安寧節》和《最終的任務》皆表示不滿,並稱《Will》「令人非常奇怪困惑」,建議玩家不要碰它[49]。華萊士稱《最終的任務》是「不錯的消遣,卻不怎麼迷人」[47],諾斯亦稱其「對典型Final Fantasy遊戲愛好者或許無甚吸引力」[46]。
媒體對遊戲玩法和故事的評論和原版相同:《Final Fantasy X》和《Final Fantasy X-2》的故事分別獲得積極和從褒貶不一到積極的評價,遊戲系統則普遍獲得稱讚[46][47][48][49][50][52][53]。《Final Fantasy X》和《Final Fantasy X-2》的新遊戲功能獲得褒貶不一到積極的評價。沙利文稱新增內容是她在「該重製版中最喜歡的東西」,奧斯汀稱包括《最終的任務》在內的新增功能是「受歡迎的內含物」[49][52]。
Remove ads
影響
廣播劇引發了人們對第二部《Final Fantasy X》續作的猜測[59]。在2014年2月的採訪中,橋本真司稱,廣播劇意僅在對擴展世界觀,並非表示要開發續作[30]。野島此前稱,如果有足夠的要求就有可能開發,而第二部續作編寫故事亦是本人所望[60]。北瀨之後在《Fami通》中就業界風傳表示,沒有開發第二部續作,《永遠的代價》和廣播劇都只是遊戲世界觀下的獨立續篇[6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