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IGN
美國電子遊戲和娛樂媒體網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IGN,原名Imagine Games Network,是由喬納森·辛普森-賓特(Jonathan Simpson-Bint)在1996年創立的多媒體和評論網站,主要對象為電子遊戲。母公司是IGN娛樂(GameSpy、爛番茄、AskMen持有者)。
IGN的主網站包含數個特別網頁或「頻道」,每一個都在IGN有分割區。遊戲有關的頻道例如有:電腦遊戲、任天堂、Xbox、PlayStation、行動電話、復古遊戲、iOS。IGN頻道還包含:電影、音樂、工具、科技、運動、電視等等。
Remove ads
歷史

IGN於1996年9月創立,原名Imagine Games Network(想像遊戲網)[3],IGN以5個獨立網站開始運作:N64.com(後IGN64.com)、PSXPower、Saturnworld、Next-Generation.com、Ultra Game Players Online。1998年,網路聯合這些獨立網頁發展了IGN旗下的系統「頻道。Next-Generation和Ultra Game Players Online沒有被包含在內;UGPO伴隨雜誌的取消而解散,當Imagine決定發展Daily Radar商標時,Next-Generation被耽擱。
2005年6月,IGN聲稱每個月有2300萬人來訪網站,其中5萬是已註冊使用者。根據Alexa,IGN成為200個最多人訪問的網站,IGN論壇則是最活躍網路論壇[4]。2005年9月,IGN被魯珀特·梅鐸的多媒體交易大企業新聞集團收購。
IGN於2008年1月12日慶祝10周年[5]。
2016年5月,IGN宣布收購早前已關站的老牌遊戲網站GameTrailers的全部內容和商標[6]。
2017年2月,IGN上線了針對中國大陸的IGN中國版,由北京岸基恩娛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營運[7]。這是IGN繼IGN東南亞(IGN SEA)之後再次推出中文服務。
2017年10月14日,IGN宣布收購Humble Bundle。
2024年5月,IGN宣布收購英國數位媒體集團玩家網路(Gamer Network),包括了旗下Eurogamer、Rock Paper Shotgun、VG247、GamesIndustry.biz等知名遊戲網站[9]。完成收購後,IGN在無預警下對這些網站進行了裁員,包括一批有十多年經驗的編輯,有被裁員工向Aftermath透露,全部非英國籍員工都被裁員[10]。
Remove ads
評分體系
IGN的評分體系有過數次的變動,早期最採用的評分體系為10.0分制,2010年改為20分制,2012年改為100分制,2020年1月改成10分制[11]。早期最小的評分單位是0.1分,評分單位曾有一段時間改為0.5分[12],2020年1月後評分單位為1分[11]。由於人手和成本問題,IGN只會安排一人對作品評分,而不是數人評分再採取平均分[13]。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每週都有大量新遊戲、新電影、新電視劇推出。IGN會利用各種工具進行篩選,主要評價一些熱門,讀者感興趣的內容,還包括一些有趣,IGN認為值得廣而告之的作品[14]。IGN每年大約推出1000篇評測[14],在遊戲評測方面,IGN會根據評論員對遊戲風格、類型的偏好與對開發商的了解程度,決定由哪一個評論員負責評測遊戲。除非遊戲後期有「足夠的實質性改動」和極高人氣,IGN才會修改遊戲評分[12]。
Remove ads
爭議
2019年,IGN在自家平台上舉辦了年度遊戲的投票活動。在一開始《死亡擱淺》並沒有開放投票,在開放投票後《死亡擱淺》迅速拿下了第一名,但官方疑似不滿將結果全部刪除。而先前IGN給《死亡擱淺》僅打出了6.8的低分。[15]
2024年9月24日,中國遊戲《黑神話:悟空》在參與由IGN舉辦的年度遊戲選舉時,網上支援度在短時間內由90%下降至74%,引起中外玩家不滿及質疑造票。[16][17] IGN對此發表了聲明,稱此次投票是為了測試新版投票工具Face-Off 而進行的非正式調查,排名以「對決」的方式生成,投票不需要註冊帳號,並非傳統的年度遊戲投票。並澄清沒有以任何方式篡改投票結果。 [18]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