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月球1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月球1号
Remove ads

月球1號俄語Луна-1),亦稱Мечта[4]E-1 4號第一宇宙船[5],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它是第一個接近月球的太空飛行器[6],也是第一個圍繞太陽公轉的太空飛行器。但是,月球1號原本卻是一個月球撞擊器,即其任務為撞向月球,但最終在6000多公里的上空掠過月球,並成為第一個脫離地球引力的太空飛行器。[7]

快速預覽 任務類型, 運營方 ...
Remove ads

構造

月球1號擁有一組無線電設備英語radio equipment,其中包括一個跟蹤發射器英語tracking transmitter遙測系統,以及五個用來研究月球和星際空間的儀器,包括一個磁強計蓋革計數器閃爍計數器英語scintillation counter微隕石探測器。[8]

發射月球1號所使用的火箭被稱為月球號運載火箭。這實際上是衛星號運載火箭的一種改進型。[9]

發射

月球1號是於1959年1月2日 16:41 GMT(當地時間 22:41 UTC+6)在拜科努爾加加林啟航處由月球號運載火箭8K72運載升空。但是地面控制系統的故障導致火箭的點燃時間出現誤差,因此月球1號只能於1959年1月4日在月球上空5,995公里處掠過。[10]月球1號在掠過月球表面後,隨即離開地球軌道。這使它成為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擺脫地球引力場的太空飛行器。因此,蘇聯的科學家們便將之更名為「夢」,全因他們沒想過太空飛行器能夠擺脫地球引力之餘,還能夠成為人造行星。[11]現在,月球1號仍然環繞著太陽公轉,其軌道位於地球軌道火星軌道之間,且截至2012年已環繞太陽43次。[12]

任務

在月球1號發射之前,蘇聯航天機構已經進行了三次向月球派遣太空飛行器的嘗試,它們分別是月球1A號月球1B號月球1C號,但是全部以火箭升空期間爆炸告終。[13]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不到一年之後就進而做這種難度更高的航天活動,這一方面是因為赫魯雪夫基於與美國打宣傳戰的目的而鼓勵這種太空競賽[14],一方面也是由於蘇聯太空計劃的總負責人科羅廖夫對自己開發的火箭的能力具有充分的信心。[15]

月球撞擊

月球1號原本被設計成撞向月球的太空飛行器,並且計劃將運載著兩面蘇聯國徽金屬錦旗運往月球。但是,因為火箭的點燃時間出現誤差,因此月球1號在月球上空約6,000公里掠過,任務以失敗告終。這個任務最終由月球2號完成。[16]

儘管如此,月球1號的失敗卻成為了人類航天的一大突破。月球1號先後成為了人類首個接近月球的太空飛行器、首個脫離地球引力的太空飛行器和首個圍繞太陽公轉的太空飛行器。月球1號亦同時完成了很多額外的任務。[17]

太陽風測量

在經過范艾倫輻射帶時,月球1號的閃爍器讓科學家發現外輻射帶存在少量的高能粒子。這一發現向科學家們提供了關於地球輻射帶和外太空的新資訊。同時,月球1號也讓科學家們發現月球其實沒有磁場。科學家們亦透過月球1號首次對太陽風進行直接的觀察和測量。[5][18][19]當時,月球1號分別在離地表2萬–2.5萬公里高空和10萬–15萬公里高空測量電漿體的密度,並得出兩者的密度分別是每立方厘米700粒和每立方厘米300–400粒。而這也是人類首次與距離五十萬公里的太空飛行器進行無線電通信。[20]

鈉釋放實驗

月球1號曾進行了一個在太空釋放氣體的實驗,目的是研究氣體在太空中的特性。於1959年1月3日 00:56:20 UTC,月球1號在地球上空119,500公里(74,300英里)釋放了1公斤(2.2磅)氣體鈉,並令到月球1號成為一個人造彗星[20]這個拖著橙色尾巴的人造彗星能在釋放氣體後數分鐘在印度洋上空可見,且羅斯卓波維·格涅維舍夫亦成功在基斯洛沃茨克附近的俄羅斯科學院主天文台拍攝人造彗星。[21]

最終命運

月球1號的最終命運是成為了第一個人造行星,它圍繞太陽公轉,周期為450天。[12]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