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木杆可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木杆可汗木汗可汗(古突厥語:𐰢𐰆𐰴𐰣𐰴𐰍𐰣;拉丁轉寫:Muqan qaγan,6世紀?—572年),也被稱作俟斤燕都(燕尹),[1]:987 在《京師突厥寺碑》中被稱作大伊尼溫木汗[2][3] 古突厥人,出身阿史那氏,是突厥汗國的第三位可汗,汗國創建者土門可汗之子。根據《北史》記載,木杆可汗「狀貌奇異,面廣尺餘,其色赤甚,眼若琉琉,剛暴,勇而多知,務於征伐」;《資治通鑑》則形容他「狀貌奇異,性剛勇,多智略,善用兵」[4]

生平

553年,繼其兄乙息記可汗科羅而即位,號木杆可汗。以智勇著稱。繼位後,率兵擊破柔然餘眾,追擊鄧叔子西魏。555年,西魏為結好突厥,擒獲鄧叔子以下三千餘人,處決。突厥汗國取代柔然君臨漠北,遷移牙帳到於都斤山,自稱為漠北游牧民族最高權力的合法繼承。556年,聯兵西魏攻破吐谷渾,俘獲夸呂之妻,大獲珍寶。與西魏、及其後身北周和好關係日增。558年、561年相繼遣使北周。當時北周、北齊相爭,都想結好突厥為外援,他實行厚周薄齊政策,將女兒許嫁周武帝。563年,率騎兵二十萬(一說十萬)與周將楊忠聯兵伐齊。次年,會攻晉陽(今山西太原),掠獲甚眾。567年,派羅莫緣把女兒護送到北周出嫁,569年,遣使贈馬。

木杆可汗在位期間,將其版圖擴展,鞏固邊界,以對抗嚈噠人。在562年、563—568年,與波斯聯軍進攻西域大國嚈噠,殺其國王。以烏滸水為界,瓜分其地。疆域東至遼海,西至西海(今裏海),南至阿姆河以南,北至貝加爾湖以北,為突厥最盛時期。曾北服堅昆、契骨,東敗契丹。「威服塞外諸國」,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康國安國石國蔥嶺東西諸城國都表示歸服。當時,粟特文化對突厥的影響達至高峰。粟特文化由來自吐魯番地區的商人傳入。吐魯番語及文字均使當時所使用的語言。

572年,木杆可汗死後,其弟他缽(亦作佗鉢)繼任。

Remove ads

家庭

子女

註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