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址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址鎔
Remove ads

李址鎔韓語:이지용李址鎔 I Ji-yong;1870年10月23日—1928年6月28日),朝鮮王朝末期和大韓帝國期間的政治家,興寅君李最應養孫、廣平大君後裔。興宣大院君的姪孫,朝鮮純宗的再從兄弟。

快速預覽 諺文, 漢字 ...

他的本名是李垠鎔韓語:이은용李垠鎔 I Eun-yong),因為避諱後來成為太子的李垠而改名。

生涯

他是朝鮮遠支宗室、廣興令李熙夏韓語이희하之子,朝鮮世宗五子廣平大君十八世孫[註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被族叔完永君李載兢韓語이재긍過繼為養子,光緒13年(1887年)科舉庭試文科丙科合格,歴任黃海道觀察使慶尚南道觀察使等要職,光武4年(1900年)任宮內府協辦。

光武8年(1904年)2月23日,與日本公使林權助簽署日韓議定書,3月26日任駐日大使。

歸國後曾任法部大臣,奎章閣學士、敦寧府判事、教育部總監等要職,光武9年(1905年)成為農商工部大臣、內政部大臣、並簽署乙巳條約,被稱乙巳五賊並被反日團體燒毀府邸。

光武11年(1907年)5月任中樞院顧問,1910年(明治43年)10月16日日韓合併條約締結後,被列朝鮮貴族勲一等伯爵。

由於長子李海忠早逝,李址鎔族姪李壽鍾的第二子李揆衡被過繼給李海忠,改名李永柱韓語이영주 (1918년),成為李址鎔的養孫;李永柱也是廣平大君的後代。[註 2]

1928年(昭和3年)58歳去世,追贈正三位,由孫子李永柱繼承伯爵。

Remove ads

死後之評價

2002年發表的親日派708人名錄中,他是其中一人。

註釋

  1. 朝鮮世宗廣平大君→永順君李溥(1444-1470)→清安君李嶸(1462-1495)→定安副正李千壽(1487-1519)→李漢(1505-1552)→李仁健(1525-1563)→李郁(1558-1619)→李厚載(1580-1661)→李逈(1603-1656)→李重輝(1622-1678)[1]→李濡(1645-1721)→李顯應(1682-1732)→李時中(1707-1777)→李義正(1744-1800)→李伊淵(1775-1852)→李寅和(1804-1847)[2][3]→李熙夏(1839-1900)→李址鎔
  2. 李顯應→李最中(1716-1784)→李義秉(1751-1814)→李友淵(1780-1830)→李寅軾(1797-1838)→李公夏(1827-1884)→李範文(1859-1930)→李壽鍾(1888-1952)→李揆衡(李永柱)[4]
更多資訊 系圖 ...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