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傑 (明朝將領)
明朝骠骑将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傑(1331年—1368年),字茂實,元朝至順二年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壽春府霍丘縣(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明朝開國將領之一。李傑為農民出身,在元末民變中歸附朱元璋政權,洪武元年(1368年)隨徐達北征時陣亡於孔山寨,被明廷追贈為鎮國上將軍都指揮使,後又加贈驃騎將軍、都督僉事。[1]
生平
李傑出生於農民家庭,史料記載他「為人樸直,力於穡事」,至正十年至十一年(1350年—1351年)間,李傑在潁汝一帶決意參加起義軍,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傑歸附朱元璋,在徐達麾下參與各項戰役,先後輾轉於宣城、毘陵、安慶、九江、太平、廬州、泰州、高郵、淮安、吳興、姑蘇以及湖南、湖北、鄱陽湖等地,因功被封為宣武將軍、廣武衛指揮使,後隨徐達北上中原征戰。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乙亥,李傑在攻打孔山寨時先入敵陣戰鬥,但敵人人多勢眾而明軍支援未能及時趕到,李傑在戰鬥中陣亡。[1][2][3]
身後

李傑陣亡後,他的遺體於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運回京師,安葬於聚寶山之下[2][4],明朝朝廷追贈李傑為鎮國上將軍都指揮使。在洪武年間,李傑之子李諒又立下戰功,其女李氏被封為李淑妃,李傑遂被加贈驃騎將軍和都督僉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廷敕大學士宋濂為李傑的墓葬撰寫神道碑,該碑記在後來成為罕見的未被永樂朝君臣篡改的洪武時期碑文紀事,具有較大的歷史研究意義。李傑墓葬的具體地點在後世已無法尋得,而其墓葬石刻則於民國時期被發現,2006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孝陵的子項——明功臣墓的一部分。[1][3]
家庭
李傑的妻子為茆氏(亦有記載為茅氏),誥封三品太淑人,二人育有李諒、李忠兩子,以及後來被敕封為淑妃的女兒李氏[5],李諒在李傑戰歿後入軍,後立有戰功,官至昭勇將軍、神策衛指揮使,子孫世襲神策衛指揮使,李氏晉封淑妃後又升至驃騎將軍、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永樂五年(1407年)致仕;其弟李忠則官至明威將軍、旗手衛指揮僉事,子孫世襲旗手衛指揮僉事,後升至昭勇將軍、旗手衛親軍指揮使,永樂年間被勒令還鄉。李傑的父親是李永中,母親董氏,為霍丘農民,約去世於元末,李傑戰死後,李永中被追封為宣武將軍、親軍指揮使司僉都尉,李氏晉淑妃後又被追封為隴西郡伯,董氏則被追封為隴西郡君。[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