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真 (藝術家)

台湾雕塑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真 (藝術家)
Remove ads

李真(1963年4月16日 ) 生於台灣雲林。主要從事雕塑繪畫與多媒材裝置等創作。

快速預覽 李真, 羅馬拼音 ...

早期以傳統佛教造像為主要工作,後轉投入專職的藝術創作,其雕塑多以為材料,採用特殊墨黑色的生,與金、銨銀等手法調配作品顏色以形成對比。

禪學等中國古典哲學有所涉獵,雕塑自傳統中國佛學塑像的基礎上發展出獨特的當代風格,而「既重又輕」係一其重要的美學風格。

Thumb
2017年 李真個展『「世」一場自願非願的遊浮』,《站立的靈魂》,台北當代藝術館
Thumb
2017年 李真個展『「世」一場自願非願的遊浮』,《取相》,台北當代藝術館
Thumb
2017年 李真個展『「世」一場自願非願的遊浮』,《神經.私設天堂》、《急口》,台北當代藝術館
Thumb
2013年 李真既重又輕大型雕塑個展,《天闕輕舟》,巴黎凡登廣場
Thumb
2013年 李真既重又輕大型雕塑個展,《捻花》,巴黎凡登廣場
Thumb
2007年 Li Chen 個展 「 虛空的能量 Energy of Emptiness 」,威尼斯雙年展
Remove ads

經歷

李真 1963 年生於台灣雲林,後主要生活於與工作於台中

1981 年高中畢業後即至藝術家謝棟梁工作室學習人體雕塑,此時更深入認識西方古典名家如羅丹、賈柯梅蒂等。李真於 1989 年透過一位即將出家的居士引介下投入傳統佛教造像工作,開啟了傳統佛像雕塑的自學之路。

李真在西方造型藝術的訓練基礎上,於傳統塑像風格中突破框架,並在 1992 年完成首件落款作品《水月觀音》[2],為日後朝向純藝術創作埋下伏筆。1998 年開始放下佛像雕刻工作,投入專職的藝術創作,並在隔年以「虛空中的能量」作為其出道的首個創作系列,此後陸續在國際各重要城市中展出。

於 2007 年參加第 52 屆威尼斯雙年展,為首位以個人名義獲邀舉辦個展的台灣藝術家。此外,亦曾於中國美術館(2008年)、新加坡國家美術館(2009年)[3]台北自由廣場(2011年)[4][5]西雅圖弗萊伊美術館(2012年)[6]、巴黎凡登廣場(2013年)[7]台北當代藝術館(2017年)[8][9]、上海震旦博物館(2018年)[10]舉辦個展。

Remove ads

創作風格

李真的風格依照時序可約分為「空靈之美」( 1992-1997 ) 、「虛空中的能量」( 1998-2000 ) 、「大氣神遊」( 2001 ) 、「神魄」( 2008 ) 、「不生不滅」( 2008 ) 、「天燧」( 2009-2010 ) 、「凡夫」( 2010 ) 、「青煙」( 2011-2018 ),及「現相篇」( 2023 ) 等數個系列。

圓潤充盈的體態是李真在多個創作系列中常見的特徵,如「虛空中的能量」、「大氣神遊」等系列中同時具備了孩童的天真感與神佛的莊嚴,因此逐漸形成了李真的作品有著超凡脫俗、既重又輕的標誌性形象。

相對地他也透過泥塑、木架等材質,在「不生不滅」、「凡夫」等系列中對世俗、人性的表達。除此之外,「青煙」系列則是透過雲霧的實體化所進行的抽像創作。「現相篇」則是在步入中年後對人生處境的反思。

國內外展覽經歷

個展

更多資訊 時間, 展覽名稱 ...
Remove ads

獎項紀錄

更多資訊 時間, 獎項 ...

紀錄片

更多資訊 時間, 節目 ...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