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賢妃 (明仁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恭靜賢妃,亦稱為李賢妃(?年—1452年12月26日),府軍衛中所百戶李智之親屬,明朝明仁宗朱高熾之賢妃,生三子一女(鄭靖王朱瞻埈、蘄獻王朱瞻垠、淮靖王朱瞻墺與真定公主)[1]。
生平
目前尚不清楚李氏的出生及入宮時間,但已知她最遲在永樂元年時已經侍奉明仁宗朱高熾。根據《明實錄》的記載,永樂二年二月十七日(1404年3月27日),李氏生鄭靖王朱瞻埈[2]。永樂三年五月初十日(1405年6月6日),生蘄獻王朱瞻垠[3]。永樂七年正月十三日(1409年1月28日),生淮靖王朱瞻墺[4]。永樂十一年(1413年),生真定公主[5]。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初八日(1424年10月29日),剛即位的明仁宗冊立張氏為皇后,並且冊封郭氏為貴妃,李氏為賢妃,趙氏為惠妃,王氏為淑妃,王氏為昭容。明仁宗命太子太保兼成山侯王通、太子少師兼禮部尚書呂震,持節冊封李氏為賢妃,李賢妃的冊文曰[6]:
朕祗紹鴻圖,恭思化本,先聖所訓,為國必始於家,王政之經,治內以及乎外。肇正中宮之位,宜崇貳佐之賢。咨爾李氏,選嬪春宮,積有年歲,克謹圖史之戒,動循珩珮之和,屬茲序升,均宣恩命,錫之褕翟,俾副軒龍,特封爾為賢妃。於戲!帝王統御於家邦,宮壺必資於輔佐。惟謙以育德,惟善以裕躬,惟順以協睦宗姻,惟敬以相承禋祀。永綏寵祿,光我命詞,欽哉。
洪熙元年五月十二日(1425年5月29日),明仁宗駕崩。同年七月初二日(1425年7月16日),剛即位的明宣宗朱瞻基追謚皇庶母貴妃郭氏曰「恭肅」,淑妃王氏曰「貞惠」,麗妃王氏曰「惠安」,順妃譚氏曰「恭僖」,充妃黃氏曰「恭靖」[7],並沒有李氏之名,可知李賢妃、趙惠妃(即慶都公主朱圓通生母)與張敬妃(英國公張輔之女)三人被特恩免殉葬。景泰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1452年12月26日),李賢妃薨逝,明仁宗的孫子明代宗朱祁鈺輟視朝三日[8]。
李賢妃有二字謚號「恭靜」,被稱為恭靜賢妃,葬在北京金山[9]。太僕寺寺丞郭良翰所撰的《皇明謚紀彚編》記「恭靖……景皇帝賢妃李氏,景㤗」[10],誤記李賢妃為明代宗之妃。
Remove ads
身後
天順元年七月二十二日(1457年8月11日),奉御韋良上奏稱自己奉命管理六戶墳戶,負責看守仁廟恭靖賢妃的墳墓,如今新增恭懿惠妃、貞靜敬妃兩座墳墓,墳戶數量不足,請求從附近的昌平、宛平二縣調撥四戶用於看守,獲得明英宗朱祁鎮的批准[11]。成化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486年1月27日),明仁宗的曾孫子明憲宗朱見深命令已故錦衣衛指揮僉事李謙之子李溏世襲官職。當初,李謙之父李智任府軍衛中所百戶,因與恭靖賢妃的親屬關係,升任神策衛指揮僉事。李謙去世後,皇帝下旨稱李溏沒有軍功,僅允許襲任百戶,並給予優厚俸祿,然而李溏的祖母趙氏上書請求,稱皇親承襲官職皆不以軍功為限,因此憲宗下旨讓李溏世襲父親的職位[12]。嘉靖十二年八月十五日(1533年9月3日),南京錦衣衛舍人李霽,因其兄指揮僉事李霑去世後無子嗣,向朝廷請求繼承其官職。兵部上奏稱李霽的曾祖父李智以「仁廟椒房親」的身份獲授官職,已傳襲兩代,李霽只應依據其曾祖李智的軍功,按例授予正七品總旗。就此,嘉靖帝朱厚熜降旨說按照祖宗舊制,武官若非因軍功陞授,其子孫不得世襲,今後,皇親的子孫若無明確的世襲許可,皆不得承襲;有世襲許可者只限傳襲一代,定為法令;已傳襲多代的,亦按此裁減[13]。因此,李賢妃是府軍衛中所百戶李智、神策衛指揮僉事李謙、南京錦衣衛舍人李霽等人的親屬。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