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魯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魯生(1572年—1646年),字尊尼山東濟南府濱州霑化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東鄉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歷魚臺、邯鄲、祥符、儀封知縣,天啓三年考選,六月授兵科給事中,投靠魏忠賢,列「十孩兒」之一。當時京城有「官要起,問三李」之說,「三李」即指李魯生和禮科給事中李恆茂、御史李蕃顧炎武在《聖安本紀》中也有「一周二李,其權莫比」的記載,其「一周二李」即指周昌晉、李蕃、李魯生。四年彈劾應天巡撫周起元,致其削籍。薦舉阮大鋮、陳胤叢、陳爾翼、張素養、李應薦、馬逢皋、李嵩、楊春茂、高弘圖、王大年、張捷十一人。五年廷推,疏議大學士韓爌,削其籍。十二月議改書院為忠臣祠,祀故遼陽死難文武諸臣。六年二月升吏科右給事中[1],十一月升兵科左給事,疏請用蒙古攻東奴,以舒屬國之困。七年與檢討李明睿典試湖廣,八月敘寧錦大捷功,升一級,賞銀十五兩,升太僕寺少卿。崇禎元年(1628年),以閹黨被彈劾[2],削籍為民[3],遣戍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亂,逃回故里。

順治元年,在鄉殺李自成所置縣官,受王鰲永招撫,授順天府丞[4]。二年七月,升順天府尹。三年五月,以年已七十五告老。七月由於受到順天督學曹溶濫送貢監貪腐案牽連,被削籍為民,尋卒[5]。著有詩集《海月樓集》。

Remove ads

家族

父李反觀,善孝悌,好義行,邑人諡稱康義先生。胞弟李魯望,以書法聞名,著有《字學論》,與臨邑邢侗齊名,當時京師有山東「臨邢沾李」之稱。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