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忠 (北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楊忠(507年—568年8月17日),小名奴奴,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員,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隋文帝楊堅之父。
生平
楊忠的高祖楊元壽在北魏初年出任武川鎮司馬,因此在神武郡殊頹縣定居。楊忠的曾祖楊惠嘏是北魏太原郡太守,祖父楊烈是北魏平原郡太守,父親楊禎以軍功出任建遠將軍或寧遠將軍。恰逢北魏末年的戰爭禍亂,楊禎前往中山郡避難,聚合義兵以討伐鮮于修禮,最終戰死。保定年間,因為楊忠的功勳,楊禎被追贈為柱國大將軍、少保、興城郡公[2][3]。
楊忠的鬍鬚和鬢須美麗,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藝無與倫比,見識和氣量沉深有大度,有將帥的謀略。虛齡十八歲時,楊忠遊覽泰山。恰逢南梁軍隊攻克該地,楊忠被俘虜到江南。楊忠在南梁居住了五年,於永安二年(529年)跟隨北海王元顥攻入洛陽,出任直閣將軍。元顥失敗後,爾朱度律徵召楊忠擔任帳下統軍。永安三年(530年),爾朱兆以輕裝騎兵從并州進入洛陽,楊忠當時也參與了行動,獲賜爵昌縣伯,加都督,又另外封小黃縣伯。永熙元年(532年),楊忠跟隨獨孤信攻破南梁的下溠戍,平定南陽郡,都有戰功[4][5]。
永熙三年(534年,高歡起兵向洛陽進發,當時楊忠跟隨獨孤信在洛陽,於是一起跟隨魏孝武帝西遷,進爵為小黃縣侯。楊忠又跟隨平定潼關,攻破回洛城,加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東魏荊州刺史辛纂占據穰城,宇文泰派遣獨孤信率領軍隊潛行襲擊穰城,辛纂率兵出戰。獨孤信曾在荊州任職,百姓都懷念獨孤信的恩惠,獨孤信在陣前勸說士兵,東魏軍隊崩潰。獨孤信因此派兵進攻,辛纂大敗回城,城門還沒關住。獨孤信派都督楊忠、康洛兒、元長生作為前鋒進攻,到城門時,楊忠呵斥守門人說:「大軍已到,城中有內應,你們想要活命的,為什麼還不逃走?」守門人四散逃走,楊忠、康洛兒、元長生率領軍隊入城,彎弓大喊,到達官衙。辛纂左右只有五六個人,與西魏軍短兵相接,辛纂被俘虜後處死,城內因害怕而服從。過了半年,因為東魏威逼穰城,楊忠跟隨獨孤信逃到南梁[5]。梁武帝稱讚楊忠的奇才,任命他為文德主帥、關外侯[6]。
北周建立後,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統轄楊纂、李穆、王傑、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員大將,由北路征伐北齊,攻陷了北齊二十多座重鎮。其後又與突厥汗國兵十萬會攻北齊晉陽,損傷大半。北周時楊忠被封為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陳留郡公、十二大將軍之一,後晉封上柱國、隨國公。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楊忠生病回到北周都城長安。同年七月楊忠病死,時年六十二歲,諡曰桓,大象二年(580年)尊為隋桓公,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建隋朝後,再追尊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皇考太祖武元皇帝神室歌辭:「深仁冥著,至道潛敷。皇矣太祖,耀名天衢。翦商隆祚,奄宅隋區。有命既集,誕開靈符。」
Remove ads
其他
據《周書·楊忠傳》記載,楊忠早年對西魏政權赤膽忠心,入北周后對宇文泰也是丹誠輔弼,期間雖對晉國公宇文護隱有不滿,可對宇文皇權無疑是肱股之臣。至於後來楊隋代周,皆是因為周宣帝的荒淫無道和對楊堅的步步死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呂偉濤認為,根據戚徽之大業年間墓誌洩露了不同的消息:「初,太祖武元皇帝,晦跡屈己,俟時藏用。蘊興王之志,韜撥亂之心。」呂偉濤認為楊忠對宇文氏早有異心,並非如史書所述的那麼無辜。戚徽之大業年間墓誌又說道:「文皇帝誕生之夜,瑞氣神光,唯以告公。彷無知者,尋補恣議帶長史。」古時帝王降世多有瑞象,至於是否確有其事,後人不必深究。但楊忠卻不避忌諱,將兒子楊堅出生時的異象宣於親隨普六如徽之,明顯是居心叵測。而楊堅又「五千養士,早蓄嘉謨。九二在田,方見君德。公備申匡益,私薦腹心。帝嘉其款誠,特降殊禮」。不難看出,普六如徽之與楊忠、楊堅父子關係密切,其在楊隋代周的過程中一定出力不小[7]。
Remove ads
家庭
- 呂苦桃,生楊堅、楊整、楊瓚,追諡元明皇后
- 李氏,生楊爽
學術研究
根據《周書》《隋書》記載,楊忠家族出身弘農楊氏,但這個說法在現代研究中難以肯定。
陳寅恪不認同楊堅家族出身於武川[8]。根據楊忠之妻呂苦桃出身山東寒族,以當時世族通婚慣例來看,楊忠家族可能出身於寒門山東楊氏[9]。
學者王桐齡推論楊堅家族可能有鮮卑血統,或是純粹的鮮卑人,偽託為弘農楊氏出身[10]。作為關隴軍事集團的組成部分,楊堅世家見證了鮮卑化漢人的再漢化。
影視形象
| 劇名 | 演員 |
| 盧慶輝 | |
| 張磊 |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