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文 (洪武總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楊文(14世紀?—1406年1月23日),南直隸和州含山縣(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人,明朝開國將領,官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曾任廣西、北平、遼東等地總兵官。洪武年間,兩次率大軍南下平亂有功。「靖難之役」時討伐燕王,兵敗被俘,燕王憐其開國老臣不殺,永樂四年(1406年)去世。

快速預覽 楊文, 左軍都督府左都督 ...

生平

早年經歷

初為朱元璋麾下的紅巾軍將領,洪武二年(1369年),隨軍攻克陝西鳳翔府等處,洪武三年(1370年)授皇陵衛百戶[1],隨徐達大軍擊退元將王保保,復興元府(今陝西省漢中市)等地[2]。洪武八年(1375年)調任廣西都司桂林左衛。洪武十一年(1378年),調任湖廣都司安陸衛右所試百戶。洪武十二年(1379年),升為本衛副千戶。洪武十七年(1384年)從征雲南,立有軍功。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為四川行都司建昌衛指揮僉事[3]。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元朝降將月魯帖木兒在建昌衛起兵造反,楊文隨軍平叛有功,升為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4]

防備倭寇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七月,楊文升為左軍都督府左都督[5]。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倭寇進犯浙江東部一帶,受命巡視沿海,訓練軍隊[6],又率水師駐守在太倉[7][8],以防備倭寇。

兩次南征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廷命令左都督楊文佩征南將軍印,為總兵官;廣西都指揮使韓觀為左副將軍;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宋晟為右副將軍;劉真為參將,率京衛精壯馬步官軍3萬人至廣西,會各處軍馬討龍州土官趙宗壽及奉議、南丹、向武等州叛亂瑤民[9]。明軍激戰數月,大獲全勝。明軍總計剿滅瑤民28000餘人,繳獲馬50匹、牛2586頭,又獲印5顆、誥敕3道,獲勝班師[10]。又奉命在廣西推進「改土歸流」政策,新設南丹衛、奉議衛、慶遠衛等衛所[11],復設立龍州軍民指揮使司[12],並選派內地漢族將官鎮守[13],加強了對廣西的實際控制。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二十八日,貴州古州侗民首領林寬自號「小師」,起兵叛明並進攻龍里守御千戶所,千戶吳得與鎮撫井孚義率明軍堅守。侗民放火焚燒四座城門,吳得被迫率軍出戰,結果中毒弩陣亡,侗民乘機攻克龍里[14]。之後侗民連下新化直抵平茶,平茶守御千戶紀達率明軍與侗民發生激戰。明廷以平羌將軍都指揮齊讓統軍5萬鎮壓。結果齊讓逗遛不進兵,平蠻無功,被明廷撤職,新命左軍都督楊文佩征虜前將軍印,為總兵官,右軍都督同知韓觀副之,錦衣衛指揮使河清、鳳陽衛指揮使宋忠為參將,統京衛及湖廣、江西等都司軍馬南下進剿。[15]十月,楊文擊潰了林寬叛軍,俘虜林寬和楊通秀等人,押送京師處決。另上奏明廷,告知已經徹底蕩平古州林寬餘黨,並俘獲三十岡等處侗民2907人,除了潰入山谷者未盡剿絕外已經全部殲滅。但是明軍士兵多有染病,因此希望能夠分兵前往近處如辰溪等地就糧操練,以待秋收後繼續征剿侗民餘部。明太祖認為叛亂的侗民多為被迫脅從,不必窮追,於是令楊文等撤軍還師。[16]

Remove ads

靖難被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楊文受命為北平總兵官,歸燕王朱棣節制[17]。建文初年(1399年)駐守開平,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後,楊文被調到遼東輔佐江陰侯吳高[18]。燕王認為吳高更難對付,使用離間計讓吳高被貶,楊文遂獨領遼東兵馬[19]。建文三年(1401年),楊文率兵圍永平,被燕將劉江所敗,被斬數千人[20]。建文四年(1402年),明廷命楊文率遼東兵南下濟南與山東布政使鐵鉉會合,遭燕將宋貴中途截殺,楊文被俘[21]。燕王可憐他是開國老將,予以釋放[22],永樂四年正月四日(1406年1月23日)去世,賜葬含山縣梅山[23],入祀功臣祠[24]

軼事

楊文率軍南征時,明太祖曾寫有《賜都督楊文》一詩,為他送行,此詩也是明太祖御製詩當中的名篇: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懸秋水呂虔刀。
馬鳴甲冑乾坤肅,風動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終有種,穴中螻蟻更何逃。
大標銅柱歸來日,庭院春深慶百勞[25][26]

家庭

父親楊興,叔父楊旺都是紅巾軍將領,楊興在攻打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時陣亡,楊旺則在與陳友諒部作戰時在鄱陽湖陣亡[27]。子楊和、孫楊通、曾孫楊廷等後輩都為世襲南京羽林右衛指揮使[28]

引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