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江市
中國江西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江市,簡稱潯,古稱柴桑、潯陽、江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江西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門」之稱。市境東南接上饒市,南抵南昌市、宜春市,西南界湖南省岳陽市,西北鄰湖北省咸寧市、黃石市,北隔長江與湖北省黃岡市、安徽省安慶市相望,東北達安徽省池州市。地處贛鄂皖湘四省交界,長江南岸,扼鄱陽湖口,幕阜山綿延西北,九嶺山橫亙西南,廬山聳立中部,東部為鄱陽湖平原,贛江在東部注入鄱陽湖,修水自西往東橫貫中部,中游建有柘林水庫,市政府駐八里湖大道166號。
九江市是江西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昌九一體化雙核城市、環鄱陽湖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支點城市、贛鄂皖湘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
Remove ads
歷史
據《晉太康地記》記載,九江的得名源於「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
秦設九江郡,治所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範圍包括了今天的九江市,不過並未置縣。這是九江之名第一次出現,但是該九江郡範圍很快大大縮小,到三國時被改名為淮南郡。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在此置柴桑縣,漢文帝設尋陽縣(縣治在江北,古長江大概為今太白湖、龍感湖一線),是此地置縣之始。
西晉永興元年(304年),析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立尋陽郡,初治尋陽縣,咸康中移治柴桑縣,隸江州。永嘉三年(309年),尋陽縣治南遷,江北劃歸蘄春。江北的尋陽老城改稱為「潯水城」。東晉咸和中溫嶠移江州治尋陽,從此「江南之尋陽著,江北之尋陽益晦,後遂廢漢尋陽縣入柴桑縣,自是以後皆以尋陽郡城為尋陽城矣。」[2]
南朝梁析柴桑縣置汝南縣,析豫章郡別置豫寧郡,屬高州,尋陽郡改屬西江州。陳天嘉四年廢高州,旋省西江州,尋陽、豫寧2郡仍屬江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置江州,廢柴桑、汝南,復立尋陽縣。十九年(599年),改潯陽縣為彭蠡縣。大業二年(606年),改彭蠡縣為彭城縣,尋廢彭城縣為湓城縣。三年又改江州為九江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稱江州,貞觀初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江州改稱潯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江州。析湓城置潯陽、楚城縣,後俱入潯陽縣。南唐改潯陽為德化,廢江州。
宋復置江州。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析江州星子、都昌和洪州建昌3縣置南康軍,天禧四年江州、南康軍同屬江南東路,紹興元年江州隸江南西路,南康軍隸江南東路。元為江州路和南康路,屬江西行中書省。元末陳友諒稱帝,以江州為都。
明改江州路和南康路為九江府和南康府,從此九江之名基本固定。清沿明制。
1853年9月,太平天國西征軍攻占九江,由檢點林啟容率部駐守,嚴密布防,與對岸小池口、東50里之湖口鼎足而立,互為犄角。1858年4月,湘軍李續賓部攻破九江,將城中近2萬軍民全部屠殺。李續賓的上司湖廣總督官文在給咸豐帝的奏摺中說:「城外勇衝殺而入,該逆(城內軍民)無路可奔,號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淨盡……屍骸堆積,流水腥紅。」[3]
1861年,九江根據《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開闢為通商口岸,並在城西長江和甘棠湖之間的狹長地段設立了九江英租界,面積150畝(1927年中國收回)。開埠不久,作為怡和、太古輪船在江西唯一的停靠港,九江迅速取代樟樹鎮、吳城鎮成為江西全省貿易的樞紐。發展為中國最著名的「四大米市」、「四大茶市」之一。19世紀末,廬山山頂的牯嶺發展為著名的避暑地,每年夏天吸引眾多中外人士上山避暑,民國時期甚至號稱中國的「夏都」。
1912年廢府,各縣直隸於省。1914年設潯陽道,德化縣因與福建德化縣同名,改為九江縣。1917年設九江市,1936年又改為九江縣。同年把江北部分(今黃梅下鄉地區)劃歸黃梅縣。
1938年7月26日,日軍占領九江,實行殖民統治。[4]1945年9月5日九江光復。
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設九江專員公署,同年析九江縣城區設縣級九江市。
1980年3月28日,九江市從九江地區劃出,升為省轄市,同年5月20日市設廬山區、潯陽區、郊區三區。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併。
1989年12月,瑞昌縣撤縣設市,設立縣級瑞昌市。
2010年9月,設立縣級共青城市,原德安縣茶山街道辦事處、甘露鎮、金湖鄉,永修縣江益鎮和燕坊鎮坪塘村、燕坊村,星子縣蘇家壋鄉、澤泉鄉劃歸共青城市管轄[5]。
2015年5月,市政府由潯陽區長虹大道66號搬遷到八里湖大道166號[6]。
2016年5月,廬山區更名為濂溪區,撤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7]。
2022年3月28日,九江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
Remove ads
1998年8月7日,下午1點50分,九江長江防洪堤4至5號閘之間發生潰堤。[9]
2005年11月26日九江市九江縣發生5.2級地震,造成13人死亡,8000人受傷。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6月23日,九江武寧縣因持續大到暴雨天氣,房屋被淹[10]。7月6日至8日,九江市大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截至7月8日11時30分,暴雨洪澇災害造成全市30.8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人員2.522萬人,其中緊急轉移安置18544人,需緊急生活救助6676人。8日,九江市啟動市級救災IV級應急響應[11]。7月12日0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22.53米,超過1998年8月2日洪水位22.52米[12]。同日19時40分,修河(屬鄱陽湖水系)在九江市永修縣三角聯圩潰堤,起初20餘米決口,截至7月13日10時,決口長度擴散到200餘米;河水湧入湧入永修縣三角鄉[13][14]。7月16日21時43分,九江市修河三角聯圩決口完成合攏[15]。
Remove ads
地理位置
九江為江西北部門戶。
北隔長江、幕阜山與安徽、湖北相鄰。西為羅霄山之餘脈,與湖南接壤。
西部和東部多山,在永修、武寧境內建有柘林水庫,為江西最大水庫。中部為鄱陽湖平原和鄱陽湖區,在九江市區和鄱陽湖之間為廬山。
政治
|
|
Remove ads

此外,九江市設立以下縣級管理單位:國家級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廬山風景名勝區。
Remove ads
社會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600,276人[2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728,778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28,502人,下降2.72%,年平均增長率為-0.28%。其中,男性人口為2,355,145人,占總人口的51.2%;女性人口為2,245,131人,占總人口的48.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9。0-14歲的人口為964,298人,占總人口的20.96%;15-59歲的人口為2,823,062人,占總人口的61.37%;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12,916人,占總人口的17.6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80,674人,占總人口的12.6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814,240人,占總人口的61.1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86,036人,占總人口的38.82%。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581,491人,占99.5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785人,占0.4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36,681人,下降2.9%,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179人,增長77.12%,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8個百分點。
經濟
航運、煉油、旅遊、化肥是九江市的主要經濟產業。2021年九江市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735.68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2.23億元。
交通

九江汽車站是目前九江地區最大汽車站,有發往全國部分省市的長途班次和省內市縣級班次,其位於九江火車站南側。
大廣高速(武吉高速公路)、
杭瑞高速(九景高速公路、九瑞高速公路)、
福銀高速(昌九高速公路)、
彭湖高速、
永武高速、
105國道、
316國道、
351國道
長江九江碼頭
九江市公共運輸集團公司[25]
旅遊
- 九江市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集名山(廬山)、名川(長江)、名湖(鄱陽湖)於一身;2022年3月28日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
- 市內有風姿綽約的甘棠湖,有傳說中三國周瑜操練水軍的點將台——煙水亭,有白居易創作千古之作《琵琶行》的琵琶亭,有宋江題反詩的潯陽樓。
- 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山」之稱的廬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山下有李白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所吟詠的秀峰風景區,有被稱為「海內第一書院」的白鹿洞書院,朱熹曾在此講學。還有佛教淨土宗開源之地的東林寺等。
- 鄱陽湖有三分之二在九江境內。湖口有石鐘山、大孤山、小孤山勝景,並曾是朱元璋大敗陳友諒、太平天國軍大敗曾國藩湘軍的古戰場。
- 彭澤縣有號稱「可藏百萬兵」的龍宮洞,曲折奇險;廬山市溫泉密布;共青城還有胡耀邦陵園。
- 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原為雲居山-柘林湖風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全國三大樣板叢林之一,地跨永修、武寧兩縣,總面積680平方公里,是集遊覽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山嶽湖泊型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修水縣山口鎮
- 桂花酥糖
- 茶花茶餅
- 陳年封缸酒
- 廬山雲霧茶
- 廬山石雞
- 廬山石魚
- 廬山鮮筍
- 鄱陽湖大頭魚
- 鄱陽湖銀魚
- 瑞昌山藥
- 都昌米粑
- 都昌豆參
- 淵明豆腐
- 修水哨子
- 蘿蔔餅
- 藜蒿炒臘肉
名人
城市榮譽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