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松江路面電車
公共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松江路面電車是上海第一個成網的路面電車系統,也是上海自1975年原英商、法商路面電車路線退出服務後,首個實際意義上的路面電車[註 1][2],由上海松江城市交通投資開發中心投資組建的上海松江路面電車投資營運有限公司[3]負責建設、招標,開通時由申通地鐵和法國凱奧雷斯合資組建的上海申凱公共運輸營運管理有限公司營運,自2024年4月1日起由中國中車與無錫地鐵的合資組建的中車智能交通營運管理有限公司營運。截至2020年,松江路面電車線網總長 75 km,可與9號線、金山線部分車站轉乘,服務區域覆蓋松江、閔行兩區,並且研究延伸至青浦區。
Remove ads
松江路面電車T1線、T2線為上海建設現代路面電車的前期示範線之一。
Remove ads
歷史
1908年3月5日,英商上海電車有限公司在市中心內開設了上海第一條路面電車,之後的路面電車都在市中心內開設。1960年開始,由於老式路面電車在城區內嚴重影響交通,開始陸續拆除,1975年12月1日 上海最後一條路面電車線3路(虹口公園-五角場)拆除,路面電車成為現在許多人的回憶。2002年5月中旬,上海一家廣播媒體就在節目中向外界透露,上海巴士實業集團公司日前正在草擬方案,將率先在四川路、人民路等路段推出路面電車,7月份,上海都市計畫院完成了《恢復使用、發展路面電車的可行性研究》規劃布局14條路面電車路線,總長254公里左右,當時思路即為在市中心內布設,類似公車作為地鐵的輔助配套,但之後便再無消息[4]。2006年提出建設北外灘路面電車;2008年,北外灘路面電車首批駕駛員招收完畢,預計這條路線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配套工程,但2010年又取消了該計劃[5]。2012年底,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局長孫建平稱上海規劃發展800公里到1000公里的路面電車網路,基本服務於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區,原因即為新城內需要運輸系統,但建設高運量系統成本過高,路面電車作為中運量系統,成為捷運系統選擇之一[6],上海規劃路面電車的思路已經有很大不同,但同時需要有一條示範線來確保推廣的可能。
Remove ads
- 2012年
- 8月14日 松江區委副書記、區長俞太尉稱正在研究路面電車,串聯新城北部、老城、新城南部及準備籌劃的南部高鐵片區及大型居住社區[7]
- 2014年
- 4月15日 進行第一次環境影響評價公示[11],將T1線原本從新松江路三新北路口沿三新北路-榮樂路的走向改為自榮樂西路倉華路口沿榮樂路行駛,T2線起點同時也從三新北路新松江路口調整至三新路榮樂路口,遠期時三新路路段交由T5線行駛,T2線向小崑山延伸。也公布了預計採用五節編組[12]
- 5月19日 上海市政府批准了《松江區現代路面電車網路規劃(2013-2020)》[13][14][15]
- 6月18日 松江區現代路面電車示範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將兩線終點站自倉華路站延伸一站至辰塔路站[16][17]
- 6月30日 松江區現代路面電車示範線選線及機廠選址專項規劃[18]
- 8月15日 松江區現代路面電車示範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批前公示,將T2線繽紛路站改為明南路站[19]
- 9月18日 松江區現代路面電車示範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獲得松江區環境保護局批准(松環保許管[2014]1140號)[20]
- 9月19日 選線規劃獲得松江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區批覆[21]
- 9月29日 示範線工程可行性報告獲得松江區發改委批覆[22]
- 10月11日 T1、T2線立項,預計投資389000萬元[23]
- 10月30日 《松江區現代路面電車示範線選線及機廠選址專項規劃》獲得批覆(滬府規[2014]145號)[24]
- 12月23日 法國阿爾斯通旗下的上海子公司得標松江路面電車車輛,提供30輛Citadis路面電車
- 12月26日 車輛的4種外形、8種配色方案在《松江報》上公布[25]
- 2015年
- 2016年
- 6月14日 松江路面電車車輛首次對外於2016年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展覽會上展出[31]
- 10月24日 首列路面電車到達松江
- 12月10日 首列路面電車在人民北路段試車
- 2017年
- 10月12日 T2線西段(江學路站-西林北路站-開元商業廣場站-文匯路站),共計4站3區間2.56公里測試
- 11月15日 T2線二期、T4線、T5線選線及機廠選址專項規劃公示[32]
- 2018年
- 2019年
- 2月20日 路面電車二期工程T1線(三新北路站-新廟三路站)、T2線(中辰路站-錦昔路站)對電車線路線及設備送電[38]
- 2月26日 路面電車二期工程T1線(三新北路站-新廟三路站)、T2線(中辰路站-錦昔路站)開始熱滑測試,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39]
- 3月22日 路面電車二期工程T1線(三新北路站-新廟三路站)、T2線(中辰路站-錦昔路站)聯調聯試第一階段:路線整車型式試驗順利完成[40]
- 5月29日 路面電車二期工程T1線(三新北路站-新廟三路站)、T2線(中辰路站-錦昔路站)啟動不載客試運轉[41]
- 8月10日 路面電車二期T1線(三新北路站-新廟三路站),T2線(中辰路站-錦昔路站)正式營運[42]。
- 12月30日,路面電車三期工程T1線(新廟三路站-新橋火車站)正式營運,T1線可東延伸至新橋鎮和新橋火車站,與[[|上海軌道交通金山線|金山線]]形成轉乘[43]。
Remove ads
路線建設
近期規劃完成線路30.394km,包括T1線全線15.688km、T2線一期15.125km兩條線路與辰塔路機廠、大學城停車場共二個機廠,T2線另設大學城支線0.581km,設一座車站。T1線與T2線站點數分別為24座與22座(T2線曾計劃預留廣富林路站,後建成為東華大學站),兩線於榮樂西路(三新路至辰塔路)有共線段約1.035km,設站兩座。計畫投資約31.2382億元,其中T1線耗資約15.24億 ,T2線約耗資15.99億,建成後預計每小時可運載17萬3000人次[46]。



路線規劃
預計到2020年,一共建成4條路線,即T1線、T2線、T4線、T5線。
遠期規劃包括T3線、T6線、T7線,這些路線的規劃尚未確定,有調整可能。

總體規劃如下表:
Remove ads
營運計劃
張江路面電車採用混合路權,導致運轉效率下降。2014年5月上海城建設計總院稱借鑑經驗,松江路面電車大多使用獨立路權,並通過系統調整路口號誌機使得其優先通過,預計運轉速度達到每小時22公里或更高[47],而2015年5月時,交港局對路權進行改變,稱建成後將採用混合路權方式,路面電車車道兩側設置側石隔離,允許自用車進入路面電車車道,但在行駛路段中不允許隨意變道,進入路面電車車道的自用車變道必須在交叉口完成。另外,在道路中心設置中央分隔欄,路段中行人和非機動力車不允許橫向穿越過街,保證路面電車營運安全,所有過街交通在交叉口完成[48]。2016年7月再度變為獨立路權,採用全封閉式,其他自用車不允許進入。如果以後遇到車流量變大時,可能會開放路權[49]。正式營運後,嘉松路以東、三新路G60下穿路段為混合路權,私家車可以借道行駛,但不可阻攔路面電車通行,在路面電車接近時需主動讓行[50]。
2018年12月26日試營運當天,松江路面電車2號線(倉華路站-中辰路站)的營運時間為9:00至22:00。自12月27日起,營運時間為6:00至22:00。根據工作日和周末的不同客運需求,將實施兩種不同的運轉時刻表,時間間隔為10分鐘至15分鐘不等[37]。
松江路面電車票價由政府定價,實行按區段累計計價的多級票制,根據進站和出站的月台間隔計算距離。最小計費單位為元,10公里(含)以內計收2元;10公里以上部分,以每10公里(含)為一個計價區段,每區段計收1元。即10公里以內2元,超10公里後每10公里進級1元。目前,松江路面電車2號線(倉華路站-中辰路站)19個區間、20座車站,票價為2-3元。
路面電車每個站點均設有自動售票機,開通初期支持現金(1元硬幣、5元紙幣、10元紙幣)購票,上海交通卡(實體卡及手機交通卡)購票。市民憑上海交通卡實體卡,或者手機交通卡都可以享受與地面公車、軌道交通的優惠轉乘。身高1.3公尺以下的兒童免費乘車(須成人陪同)[37]。
2023年6月20日開始,松江路面電車可刷碼乘車,上海交通卡APP、雲閃付APP、「乘車碼」微信小程序、支付寶APP端內的乘車碼均支持乘坐松江有軌,並享受松江路面電車與軌道交通與公車和松江路面電車之間的轉乘優惠,2小時內轉乘優惠1元。此外,交通聯合卡(含NFC手機交通虛擬卡),隨申碼(如已開通公共運輸功能)和電子盲人證亦可乘坐松江路面電車[51]。
Remove ads

松江路面電車採用阿爾斯通Citadis的5模組的車輛,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上海軌道交通設備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和製造,通過技術引進,實現了自主化設計和本地化製造,是上海首列100%低底盤路面電車。車輛全長約33公尺,寬2.65公尺,並設計成模組化,可於高峰期臨時加裝至7模組列車,但平時客流平穩時只以5模組運轉,以節省運能,[52][53][54],這些資訊可推測購買的為類似的Citadis 302型路面電車。5模組車輛載客量約為300人,七模組的則為400人。車輛的造型、車廂顏色的選擇由松江報於2014年12月25日發起投票,包括4種車型和8種顏色,通過市民投票的方式選出[19][25],2015年4月9日,官方公布結果,採用「蠶繭寶貝」車型,象徵松江曾是上海著名的蠶桑養殖和紡織重鎮,計劃採用橘色顏色[27]。但實際上這種造型並非新鮮,早於勒阿佛爾、魯昂、土魯斯、巴塞隆納、奧爾良等的同樣為Citadis的路面電車上出現過。
5模組的車輛中車頭、車尾是兩節動力車,均設有駕駛室;第二、四節為拖車;第三節為無車輪的懸浮車[55],列車左右兩邊各設有6個車門,為了適應尖峰時段大客流的需求,車內中間部分的座椅可摺疊,座椅摺疊起來後,邊上設置了軟包,可以讓站立的乘客靠得舒服些。為了保證滿載300人的營運能力,設置單數車廂共三節,擁有橫向座椅48個,雙數車廂則為空置,只含8個摺疊位。這樣設置的原因在於,第二第四節是低底盤,可以滿足殘疾人上下車,同時空置車廂則是為了保障滿載300人的運轉效能[56]。
松江路面電車上有緊急牽引功能和主動防護體統,採用超級電容讓車輛在無觸網路口快速通過,或者在觸網無供電情況下迅速到達下一站。
爭議
榮樂中路位於松江新城中的老城地區,因此在規劃中對榮樂中路道路紅線未做調整,按40公尺控制,在原有道路上為滿足增設路面電車的需要,即添加兩根車道,將拆除現有道路中央和路旁的綠化,引發方舟園三村和四村居民不滿,於榮樂路人行道拉橫幅抗議,但一年來與政府協商也無結果[57]。
參見
外部連結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