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偕春
明朝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偕春(1537年—1604年),字孚元,號警庸,晚號雲山居士,福建漳浦前塗(今雲霄莆美鎮前塗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民間尊稱太史公、林太師公並視為神靈膜拜,信仰分布於閩南、粵東、臺灣等地。
Remove ads
生平

籍貫福建漳浦葭州郭墩(今雲霄縣東廈鎮佳洲村郭墩自然村[1][2]),其父以葭州近海多盜,舉家徙居前塗(今雲霄縣莆美鎮前塗村[3])[註 1],偕春遂生長於前塗,幼年即隨父親讀書[5]。嘉靖四十年(1561)中辛酉科福建鄉試第十一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乙丑科同進士[6][7][8]。吏部觀政,後選庶吉士,歷翰林院檢討,升編修,以侍讀學士擔任太子太傅[2][9]。當時適逢廣東饒平一帶盜賊進入詔安、雲霄等地,福建總兵計畫「屠戮遷徙」民眾,並使福建南路參將駐紮於雲霄以控制盜賊,偕春上書漳州太守唐麓陽,主張民眾是歷經侵擾之後為謀生而成為盜賊,又盜賊實際數目不多,就算是時稱「盜藪」的月港、梅嶺盜賊也僅佔十分之二三,剩下全是良民,使得官府收回計畫[9]。
萬曆元年(1573年)林偕春奉詔纂修明世宗、明穆宗兩朝實錄並管理誥敕,二年(1574年)實錄完成,時任首輔張居正要求偕春為其撰述增添褒飾,偕春以「王言有體」的理由拒絕[9]。後偕春出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10],不久上疏乞求致仕歸鄉。明代地方官府會發放車馬費給致仕官員,但偕春為了不增加地方負擔而辭謝,也因此生活拮据,需要帶著父親及妻子北行上京,途中路費不足時則將家人安置於友人處[9]。
萬曆十年(1582年)偕春曾應鄉民請求,向縣令和巡撫要求免除雲霄公溪舶餉[9]。同年張居正去世,十一年二月起復為等浙江學政[11]。
萬曆十四年(1586年)偕春補江西南贛道兵備副使。當時岑岡一帶發生民變,官員多主張以兵力剿平,偕春則主張「勝小不武,濫殺非仁」,其意見被巡撫接受,成功以撫慰方式平息民變,受到朝廷賞賜[9]。
萬曆十五年(1587年)八月,偕春官至湖廣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守荊西[12]。當時荊西大旱,偕春組織抗災賑濟,受到百姓讚揚[9]。其卒後受皇帝欽賜祭葬[1],許多鄉民亦罷市奔喪[9]。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林崇器、祖父林琥、父林文貢,母謝氏,封孺人[13]。其父原為庠生,後封翰林院檢討[5]。兄林大輔、林見春、林常春(庠生)、弟林富春。
著述
林偕春曾參與編修《漳浦縣志》、實錄、《承天大志》等書,亦曾著作《三國志摘》、《晉書北史抄略》等書,其個人文集《雲山居士集》被收入於《明史‧藝文志》。[2][3]
思想
林偕春在《安攘要論》一文中主張「安內在息民,息民在擇吏;攘外在練兵,練兵在選將。」「天下之事,實則立,不實則廢。」在《邊防議》一文中則主張透過「任將、保眾、實屯、敕法、恤士」等五方針安定邊防。[9]
評價
由於林偕春為官剛正、退隱時嘉惠鄉民,黃道周曾讚嘆林偕春「先正偉人、孝廉雙馨」;民眾則尊稱其為「太史公」、「林太師公」[註 2]並建廟奉祀[2]。[14]
紀念及信仰
雲霄縣莆美鎮前塗村留有林偕春故居,2015年11月13日修復完成。[3]
太師公信仰分布於閩南、粵東、臺灣、東南亞等地。其故里雲霄縣東廈鎮佳洲村郭墩自然村設有林偕春祖祠堂,同縣雲陵鎮雲山書院(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臺灣臺中市大里永隆宮[15]、南投縣草屯林太師廟[16]等廟皆主祀之。各地廟宇多以雲山書院為祖廟,農曆四月初四為其聖誕。[1][3][15]
2011年為林偕春誕辰474周年,當年5月10日雲山書院在雲霄舉行巡安活動,大里永隆宮亦有參與,為兩岸首次太師公聯合巡安活動。[15]
林崇德在光緒廿八年(1902年)帶領一批祖籍福建漳州雲霄的村民在現址(俗稱禡山溪)建廟,供奉的是家鄉的林太師,所以雲山宮也稱為太師公廟。雲山宮坐落的路就是以林太師命名。此廟坐落於第六道 (Sixth Avenue) 附近,Jalan Lim Tai See (林太師路)27號。[17]
在泰國普吉府,共有3座廟宇供奉林府太師為主神,這些廟又來自福建省閩南地區的華人移民興建。在地華裔以閩南語恭稱其為太師公、林太師。
- 肜雲宮
西元1867年,有一群華工在當地搭建簡陋的茅草屋,以為陳馬祥先生(ตันม้าเสียง)開採錫礦。隨後,這些華工因病而祈求他們自家鄉所尊崇的林府太師的庇佑,竟奇蹟似地痊癒。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他們齊心協力建造了一座小巧的茅草屋,並依循中國傳統雕刻神像以供奉。此事一經傳開,許多患病或求取好運的人蜂擁而至,往往都能心想事成。 在西元1892年,陳馬祥與華工人齊心協力從原地主購買了一片土地,隨後修建了一座中式磚石結構的廟宇,稱為「太師俺」。該廟宇坐北朝南,面向東方,正對著從河而來的水流。隨後在西元1914年,廟址的地契登記為陳馬祥與廟方共同所有,佔地1,790坪左右。陳馬祥先生一直擔任廟的管理者直至去世。廟的土地於西元1955年辦理了所有權的重要文件。
- 三廣雲山宮
此廟又陳伯運先生(ตันไปอุ่น)捐贈土地,約於公元1922年贈予該廟,並以陳文成先生(ตันบุ่นเส็ง) 名義與該廟共同登記土地所有權。政府亦任命其為廟管理人。 最初乃以木柱搭建,牆以鐵皮圍攏,屋頂則以茅草覆蓋。隨後更換為鐵皮屋頂並使用水泥柱。在1950年,改建為瓦頂結構。於1994年進行全面整修,形成當今所見之風貌。
- 鎮霞雲山宮
Remove ads
註解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