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黛玉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之一,史太君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字顰顰(寶玉贈),海棠詩社別號瀟湘妃子,花籤芙蓉(為木芙蓉,區別於芙蓉,書中在介紹薛寶釵的冷香丸時區分了這兩種植物),情榜評為「情情」。在大觀園中住在瀟湘館,館前竹林密布,象徵本性正直清高。
![]() |

黛玉祖籍姑蘇,出身世代襲爵的侯門貴族,亦是書香世家,父林如海乃前科之探花,官至揚州巡鹽御史,母賈敏為賈代善與史太君最疼愛的么女[註 1],有一弟早夭。其年幼時其母亡故,由外祖母接至賈府照養,寢食起居一如寶玉。雖自幼體弱多病,但生性聰慧靈敏,從小跟隨先生讀書識字,曾師從賈雨村,精通詩詞,作品文筆與意趣俱佳,是古典文學中極富才華靈氣的女性形象代表。她與賈寶玉青梅竹馬,互為知己,但最終二人未成眷屬。在廣泛通行的續本中,黛玉最終於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病逝。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的金陵十二釵正冊上並列第一,是金陵十二釵中唯二寫於同首判詞中的人物。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有一說林黛玉之名暗指「靈代慾」,相較於寶玉、寶釵形而下的婚姻結合,黛玉前世的絳珠仙子與寶玉前世的神瑛侍者為形而上的精神吸引。
林黛玉正中有奇,奇中有正,複雜交錯,好比斑斕林色,也呼應了黛玉判詞裡的橫枝枯木。她是作者明寫到的、脂硯齋緊跟著著重強調的「正邪兩賦」的代表,或可謂「正邪兩賦」的大成者。賈雨村說到的正邪兩賦代表中,多得是詩人是藝術家。林黛玉可謂紅樓夢中美學的極致代表,而美總是參差不齊的才好看,因此有了豐富的細節魅力,好比瀟湘館裡的月洞垂簾映出彎彎繞繞的翠竹,好比蕭條中的寒林,好比春露生夜草,好比黛玉九曲迴腸的愁思情緒,好比奇中有正正中有奇的錯落有致。
黛玉推薦香菱主學王維和李杜的詩,而黛玉自己的風格,除了作者特意模仿的閨秀筆觸如宋之朱淑真、明之葉小鸞之外,卻有李賀李商隱的風格,還有一些有明人如唐寅的風格。
有人推測生於明末南直隸又芳年早逝的葉小鸞很有可能是曹雪芹參考的「釵黛合一」(或曰「兼美」)的原型之一,很多葉的親友和明末文人筆下的葉小鸞兼具了釵黛的人格形象,甚至她的不同詩作竟然多少都可以和紅樓夢呼應,比如這首《浪淘沙•秋懷近作》:青女降枝頭。已解添愁。暮蟬聲咽冷箜篌。試看夜來多少露,草際珠流。身世一浮鷗。歲月悠悠。問天肯借片雲遊。裊裊乘風歸去也,直上瀛洲。葉小鸞的這首詞似半闋林風半闋薛風,恰應其親友描述里兼具釵黛之美的人格品行。
黛玉推薦詩家之正給香菱,而自己的詩風卻另闢蹊徑,更近李賀的天馬行空與李商隱的細膩深情。古典小說中設定讓佳人喜好詩文表示才情也屬常態,但是像黛玉這樣著重花大篇幅寫日常創作過程心理動態的寥寥無幾。而且其他小說哪怕有佳人寫詩也多僅限流於表面的典型閨閣氣,但是黛玉詩不僅有了更多深度關注內心思考,也有五美吟等立意深遠構思創新的懷古詩,呼應回專注詩詞創作之道的求索。 尤其巧妙的一處,是黛玉詩風類似李商隱然而林卻明說自己不喜義山詩。
這處驚奇的設定直接道出唐後古典詩詞的發展瓶頸:很多有才的詩人都想擺脫李商隱的影響,卻又多少都寫出了李商隱的影子。「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林黛玉有一種不甘的心勁,一種在複雜心緒中綻放的煙火熱情。她不喜歡李商隱,也許不是因為討厭,而是因為詩人看到別的詩人寫出了此刻的自己時,多多少少會驚喜著心慌,這樣的心慌多了,會更加絕望。唐後的古典詩歌乃至整個古典文學都在力圖尋找可以比肩唐詩的新出路,但是誰也不確定自己找到了,曹雪芹也是如此,若他沒有寫紅樓夢傳世,他的詩和那些唐詩比起來,哪個被諸人記住傳誦的可能性更高呢?黛玉是有心性的,她喜歡寫詩也開心有人看到自己的詩喜歡自己的詩,但是也是她主動對寶玉說不要把自己的詩帶出大觀園給外頭的人瞧見,因為她為詩狂熱到絕望時還帶出一種別樣的失望,自己閨中的身份讓這些詩終究不能走遠。在這些反反覆覆千百盪漾的思慮中,黛玉成了一張夜風中層次擺動的美人燈,明滅隱現,動人閃耀卻又似隨時都將熄滅,正奇奇正著層次不清。
黛玉雖然有很多情節如讀西廂記聽牡丹亭有涉及典故,但是其後天賦加性更強,主體動作更明顯,如黛玉要專門讀到聽到這些才子佳人故事後才寫到其內心產生關聯的想法產生,而西施趙飛燕湘妃嫦娥等典故也更側重與寶釵的班婕妤楊貴妃漢水神女洛神姑射神人等對仗所用(如漢水神女與瀟湘妃子各自都是二身同稱,兩位神女同稱,兩位妃子同稱,對應釵黛合一用同一判詞曲子),黛玉的核心本源卻是作者自創的:絳珠還淚的前世今生,此為奇。 但是黛玉的形象卻在自創中呼應了崔鶯鶯杜麗娘等形象的塑造,具有古典小說中佳人形象的傳統典型性。
在通行程高本後40回中,林黛玉因賈府安排寶玉和寶釵成婚,氣鬱而死。脂硯齋批註中明確提到,林黛玉是淚盡而亡。新紅學開創者俞平伯認為,林黛玉先病死然後寶釵嫁給寶玉。張愛玲認為,奉元妃命,寶玉寶釵結婚,而黛玉抑鬱而死(《紅樓夢魘》)。紅學家周汝昌、劉心武認為,黛玉應該是淚盡,加之被趙姨娘和賈環等人暗害,從而沉湖仙去。蔡義江認為,賈府獲罪,寶玉離家,黛玉思念寶玉,淚盡而亡(《蔡義江點評紅樓夢》)。也有一部分學者從「玉帶林中掛」簡單推斷認為林黛玉是上吊而死,但學界對此說法爭議甚多。
「林黛玉的真正結局」極富爭議,首先,作者問題懸而未決,通行程高本後40回究竟是曹雪芹自著初稿後程高修補,還是無名氏續後程高修補,還是完全程高自著,目前仍有很大爭議,不同成書過程會導致哪個才是「真正」結局的爭論。第二,《紅樓夢》第一回作者說自己增刪改數次,作者是否自己中途更改故事架構也未知,更加深作者問題的複雜性。第三,若原作者並未作完《紅樓夢》,「真正」的結局可能是個沒有意義的問題,前80回和脂批的暗示僅僅是作者的初步構思,尚未訴諸筆墨,既然書還沒寫完,就不存在「真正」的結局,只存在作者的初步構想。還有人認為,即使程高本後40回為高鶚所著且不合曹雪芹原意,但林黛玉的這種悲劇死亡仍然十分精彩[1][2][3]。
Remove ads
人物描繪
紅樓夢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除此之外,寶玉則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絕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顰兒才貌應世稀」等等之誇讚。
其實曹雪芹對黛玉的外貌並無詳細的描寫,更多描繪的則是黛玉得天獨厚的神韻與那氣宇非凡的氣質。
林黛玉的人物描繪在書中有著精妙的設定。寶玉曾以『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之句形容寶釵及黛玉兩人,可見林黛玉之美以靈氣為甚。事實上,書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處皆證明黛玉脫俗的美貌並不比寶釵遜色。寶玉中邪時,呆霸王薛蟠一見黛玉的婉轉風流的落淚模樣,便「酥倒在那裡」。
黛玉憂愁多思,弱柳扶風,同時喜愛詩書,頗有詠絮之才,具有詩人的特質。
在大觀園中,大多數人對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孤傲、心思細膩敏感多疑且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伶牙俐齒愛鑽牛角尖。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宮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與寶玉慪氣而苦吟葬花詞,寶黛二人間的爭執與彆扭也曾使賈母笑稱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頭」。丫頭小紅曾言:「林姑娘嘴又愛刻薄人,心裡又細。」可見黛玉並不如寶釵容易親近,實則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滿不安全感的閨閣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慮心窄的性格。黛玉多病纖弱,有著病西施的形象。而她也好惡分明,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送給她北靜王所贈的一串名貴念珠時,反應極大,並說了一句「甚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
雖然黛玉乍看之下不與人親近,但黛玉其實是全書中少數擁有豐沛真摯感情的角色。林黛玉情榜考語為『情情』,意旨黛玉對於自身重視的人事能夠全心的付出感情。黛玉雖看起來憂愁多慮,不易與人親近,但對於她所重視的人便會全然的真心對待。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靈性生活,也造成她由著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學,和寶釵的藏愚守拙,壓抑情感成為強烈對比,黛玉想哭時且哭,想惱時且惱,喜怒哀樂皆無造作,且絲毫不掩飾鋒芒。相對於寶釵奉傳統價值禮教為圭臬,黛玉展露對詩書的熱情及才華,不順從時代的價值觀。黛玉父母雙亡,造就了她敏感多疑、且不安憂慮的心理,更因此縱然與寶玉兩情相悅,卻有緣無份,終無結果。
興兒(賈璉的心腹小廝)向尤二姐講述大觀園中諸位姊妹時(第六十五回),曾提到林黛玉:「......我們家的姑娘們不算外,還有兩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個是咱們姑太太的女兒,姓林,名兒叫什麼黛玉,面龐身段和三姨不差什麼,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這樣的天,還穿夾的,出來風兒一吹就倒了.我們這起沒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興兒解釋道:「不是那麼不敢出氣兒,是怕這氣兒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氣兒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4]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對立面,因為林黛玉屬木,而薛寶釵屬金。寶黛有木石前盟,而薛與賈乃金玉良緣。薛寶釵出身自富裕的皇商家族,林黛玉則是父母雙亡的孤女。兩人之間產生鮮明的落差,在角色設定上相互陪襯。
判詞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作者將黛玉與寶釵的判詞二者合二為一,故因此有黛玉與寶釵本為一人的論點。
曲文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燈謎
「更香」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里兩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
(程印本、甲辰本)
戚序本和庚辰本中,黛玉沒有燈謎,上述燈謎為寶釵的作品。
表字
黛玉初進賈府時並無表字,寶玉知後,以《古今人物通考》之內容「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恰合黛玉之名,且黛玉神情也恰似眉尖若蹙為靈感,贈其一表字「顰顰」,其意為蹙眉。而此也成為黛玉時常被與西施作為連結的一要點,因西施也如黛玉體弱多病,時常眉頭微蹙,兩者皆有著幽病美人的形象。
住處
紅樓夢第四十回透過劉姥姥的視角形容黛玉所居的瀟湘館:「先到了瀟湘館。一進門,只見兩邊翠竹夾路,土地下蒼苔佈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
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哪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要好。」
瀟湘館後引申為圖書館。
原型
經近年主流紅學家考證[誰?],林黛玉的原型為康熙年間任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名叫李香玉,其父是任兩淮鹽課的李鼎。李家,曹家以及孫家之間互有姻親,故曹雪芹和李香玉從小耳鬢廝磨也不足為奇。然而按紅學家周汝昌在《紅樓夢新證》中的說法,李香玉更有可能是史湘雲的原型,故尚未有定論。
在《紅樓夢》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回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相對而臥,為寬林黛玉的心,賈寶玉胡編了一個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一天,老耗子叫眾耗子分頭去偷米糧和瓜果為臘八粥,一小耗子自薦去偷香芋。眾耗子笑它身體瘦小,小耗子胸有成竹地說:『我變成香芋,滾在香芋堆裡,使人看不出……卻用分身法搬運。』眾耗子叫它變成香芋看看。小耗子就搖身一變,卻變成了一個最標致美貌的小姐。眾耗子說:『變錯了。』小耗子現形道:『我說你們沒有見過世面,只識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道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很明顯,作者借這個故事暗示,林黛玉就是李香玉的化身。
Remove ads
丫鬟
影視形象
飾演林黛玉的演員 | 影視作品 | 年份 |
梅蘭芳 | 香港民新京劇電影《黛玉葬花》 | 1924年 |
陸劍芳 | 上海復旦電影《紅樓夢》 | 1927年 |
陸美玲 | 上海孔雀電影《紅樓夢》 | 1929年 |
李雪芳 | 上海大華電影《黛玉葬花》 | 1936年 |
周璇 | 上海華影電影《紅樓夢》 | 1944年 |
小燕飛 | 香港粵語電影《紅樓夢》 | 1949年 |
李麗華 | 香港長城電影《新紅樓夢》 | 1952年 |
方艷芬 | 香港粵語電影《大觀園》 | 1954年 |
鷺紅 | 香港廈語電影《紅樓夢》 | 1956年 |
王文娟 | 中國大陸上影越劇電影《紅樓夢》 | 1962年 |
樂蒂 | 香港邵氏黃梅調電影《紅樓夢》 | 1962年 |
冼劍麗 | 香港鳳鳴粵劇電影《黛玉葬花》 | 1962年 |
汪明荃 | 香港無綫電視《紅樓夢》 | 1975年 |
毛舜筠 | 香港佳視《紅樓夢》 | 1977年 |
張艾嘉 | 香港邵氏黃梅調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 | 1977年 |
程秀瑛 | 臺灣華視《紅樓夢》 | 1978年 |
周芝明 | 香港今日電影《紅樓夢》 | 1978年 |
趙永馨 | 臺灣華視《風雅劇集紅樓夢》 | 1983年 |
陳曉旭 | 中國大陸央視《紅樓夢》 | 1987年 |
陶慧敏 | 中國大陸北影電影《紅樓夢》 | 1989年 |
張玉嬿 | 臺灣華視《紅樓夢》 | 1996年 |
余彬 | 中國大陸越劇電視劇《紅樓夢》 | 2002年 |
單仰萍 | 中國大陸越劇電影《紅樓夢》 | 2007年 |
閔春曉 | 中國大陸電視劇《黛玉傳》 | 2010年 |
蔣夢婕 | 中國大陸北京電視台《紅樓夢》 | 2010年 |
朱冰貞 | 中國大陸崑曲電影《紅樓夢》 | 2012年 |
張淼怡 | 中國大陸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 | 2024年 |
軼事
近地小行星愛神星上有兩座環形山分別是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名字命名的。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