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查士丁尼二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查士丁尼二世(希臘語:Ἰουστινιανός,羅馬化:Ioustinianós;拉丁語:Iustinianus;668年/669年—711年12月11日),是一位東羅馬帝國皇帝,在685年–695年及705年–711年兩度在位,也是希拉克略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因第一次失位時遭到劓刑,故被後世稱為被
Remove ads
早年
查士丁尼二世是皇帝君士坦丁四世和阿納斯塔西婭皇后的長子[5],681年在其叔父希拉克略和提比略倒台後被其父加冕為共治皇帝。[6]在685年,16歲的查士丁尼二世繼承其父成為帝國的皇帝。[7][8]君士坦丁四世非常崇拜著名的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在位),所以才改他兒子名為「查士丁尼」。[9]
第一次在位

由於君士坦丁四世對外軍事上的勝利,查士丁尼登基之時,帝國東部的局勢趨於穩定。[10]在對亞美尼亞的阿拉伯軍隊進行成功的打擊之後[11],查士丁尼設法使奧瑪亞哈里發國哈里發增加了對帝國的貢賦,並且重新獲得了賽普勒斯部分地區的控制權[10],兩國對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伊比利亞公國的稅賦也同時進行了瓜分。[4] 687年,作為與哈里發協議的一部分,查士丁尼內遷並安置了12000名在黎巴嫩地區游擊作戰的阿拉伯馬龍尼人基督徒。[12]除了被內遷安置的阿拉伯基督徒之外,馬代特人和賽普勒斯的希臘原住民也為查士丁尼提供了寶貴的之前已耗盡的海軍兵員。[4]688年查士丁尼與哈里發阿卜杜勒-馬利克簽訂協議,將賽普勒斯中立化,並且平分該省份的稅收。[13]
查士丁尼二世趁著東部邊界能夠保持和平,重新藉機恢復對巴爾幹地區的控制,畢竟在此之前,除了塞薩洛尼基之外,希臘地區以及伊利里亞絕大多數地區都已在斯拉夫人各個部落的控制下。[12]687年查士丁尼將騎兵從安納托利亞調遣到色雷斯,並在688-689年的戰爭中決定性擊敗了盤踞在馬其頓的保加爾人,帝國的軍隊終得以重返被斯拉夫人包圍的帝國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4]
投降的斯拉夫人被查士丁尼遷移至安納托利亞,被用於組建一支3萬人規模的軍隊。[4]查士丁尼因軍隊被大規模擴張而深受鼓舞,於是他便重啟了對阿拉伯人的戰爭。[14]在新軍隊的幫助下,查士丁尼在693年在亞美尼亞先勝一局,但是阿拉伯人的賄賂導致軍隊叛變,這導致了賽巴斯托城戰役的決定性戰敗[15],而這主因便是絕大多數的斯拉夫軍隊的叛逃,逼迫查士丁尼逃至普羅龐提斯。[14]根據編年史學家宣信者狄奧法內斯的說法,查士丁尼為了洩憤在奧普西金軍區對遷來的斯拉夫人大肆屠殺,而與此同時,亞美尼亞地區的貴族辛巴提烏斯發動叛亂,將該地區對阿拉伯人大門洞開,阿拉伯人在694-695年輕易地占領了亞美尼亞。[4]
與此同時,皇帝沿襲傳統對摩尼教[8]和其餘非迦克墩基督教派的彈壓措施引起了教會內部的不滿。[5]692年查士丁尼在君士坦丁堡召開了五六會議,以將其宗教政策付諸實施。[16]該會議澄清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大公會議的裁決,但由於過於突出拉丁-希臘禮的戒律差異(例如教會人士的回應以及羅馬的周六禁食習俗),該次會議極大加劇了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教會之間的裂痕[17],查士丁尼二世要求逮捕教宗色爾爵一世,但是羅馬和拉文納的民兵決定起義,站在教宗一邊,於是自查士丁尼二世始,帝國開始徹底失去對義大利拉文納總督區的控制。[4]
查士丁尼對帝國境內軍區制的組織做出了相當的貢獻,他在希臘南部創建了希臘軍區,並且任命了五大軍區的軍區長官 - 在歐洲的色雷斯軍區,在小亞細亞的奧普希金軍區,安納托利孔軍區,亞美尼亞軍區,還有名為卡拉比西安的海軍軍區。[4] 同時他還竭力保護帝國境內作為兵員主要來源的小農的權利,反對帝國貴族對小農土地的企圖,這使得皇帝與帝國境內的大地主們發生了劇烈的衝突。[4]
Remove ads
雖然查士丁尼的土地政策威脅到了貴族們,但是皇帝也因為其稅收政策而不受民眾們的歡迎。[4]皇帝的代理人斯忒法諾斯和狄奧多圖斯為其籌集了大量的資金讓皇帝窮奢極欲並且廣建豪華的建築。[4][8]基於此,持續性的宗教上的不滿,與貴族的衝突,以及斯拉夫人對遷居政策的憤懣,最終導致臣民發起全面性的叛亂。[16]695年,民眾選擇支持希臘軍區的將軍利昂提奧斯,後者自立為帝。[4][8]查士丁尼被廢黜並剜鼻(而後來他做了個金制的假鼻子以代替)以防止其再次謀求帝位(這是東羅馬的傳統做法),最後被流放至克里米亞半島上的赫爾松軍區。[4] 而不久的三年後的698年,列昂提烏斯也被其手下的海軍將領提比略廢黜並囚禁,阿普西馬爾(提比略三世)也依樣畫葫蘆自立為帝。[18][8]
流亡期間

查士丁尼在赫爾松期間開始謀劃並召集其支持者。[19]於是此人便成為了赫爾松的累贅,使得帝國當局在702/703年決定將其帶回君士坦丁堡。[10]於是查士丁尼逃至盟友可薩汗國那裏(反阿拉伯聯盟),並得到了布思爾可汗的協助,他熱情地幫助了查士丁尼並將其妹妹嫁給查士丁尼。[19]於是查士丁尼二世效仿查士丁尼一世,將其妻子也命名為狄奧多拉(可薩的狄奧多拉)[20],而之後他們被賜予住宅而定居在亞速海入口處的法納戈里亞。同時,為了除去後患,提比略三世賄賂布思爾可汗去殺死他的妹夫,還派遣了兩名可薩官員帕帕齊斯和巴爾吉津去實施謀殺計劃。[21]在其妻的警告下,查士丁尼做出行動,處死了帕帕齊斯和巴爾吉津,乘船去赫爾松,召集了他的黨羽並向西橫穿黑海。[22]
當載著查士丁尼的船隻沿著黑海北岸航行時,他和他的船被捲入了德涅斯特河和第聶伯河口交匯處的風暴中。[21]當風暴肆虐時,他的一個隨從向查士丁尼說,如果他向上帝保證,如果他能在回歸帝位後寬宏大量,不對敵人進行報復,那麼他們都可以倖免於難。[22]查士丁尼於是反駁:「如果我放過任何一個敵人,我寧願上帝將我淹死在這裡。」[21]
經歷了暴風雨之後,查士丁尼與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可汗特爾維爾進行了接觸[22],特爾維爾作為交換要求得到帝國的財富、凱撒的位置以及查士丁尼的女兒安娜斯塔西婭,同意為查士丁尼提供一切必要的軍事援助。[19]705年春天,查士丁尼帶著15000名保加爾和斯拉夫人騎兵出現在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下。[19]他用了整整三天說服君士坦丁堡的市民打開城門,但無濟於事。[23]在無力強行攻城的情況下,他和隨從們使用了未使用過的水道進入城內,喚醒黨羽們在午夜發動軍事政變,奪取了君士坦丁堡的控制權。[19]8月21日[3],查士丁尼復辟,這意味著身體殘缺者不可為皇帝的規矩被打破。他令人將利昂提奧斯和提比略三世二名前皇帝捉拿,並用鐵鏈帶進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在圍觀的群眾面前,戴著金質的假鼻子的查士丁尼[24]將雙足踩在提比略和利昂提烏斯的脖子上以示兩人的臣服之後,將兩人當眾斬首,之後又殺死了提比略和列昂提烏斯的所有親族黨羽。[25]君士坦丁堡牧首卡利尼科斯一世被廢黜,並在剜眼後從君士坦丁堡被流放至羅馬。[26]
Remove ads
第二次在位

查士丁尼二世復位後為了鎮壓反對派而在國內實行恐怖統治。同時又開始對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和奧瑪亞哈里發國發動遠征,但卻都以失敗告終。[27]
708年查士丁尼二世轉而對特爾維爾刀兵相見,這和705年查士丁尼為了復位而授予特爾維爾凱撒的位置以及割讓色雷斯的領土有關。[25]皇帝再次遇到失敗,在安齊亞盧斯被封鎖而被迫撤退。[25]保加利亞與東羅馬之間很快便恢復和平,然而不久之後,阿拉伯人在小亞細亞獲得勝利[8],攻占了奇里乞亞的地區,甚至深入卡帕多西亞山區。[27]

查士丁尼當時命令教宗若望七世承認五六會議的決議,並在709年令貴族狄奧多羅斯帶軍懲罰性地攻打拉文納。[28]此次遠征的目的是為了恢復教會在拉文納的權威(因當初695年拉文納的軍隊譁變對抗皇帝,這被認為不服從於皇帝的表現,是一種叛亂)。[29]在遠征拉文納成功後,教宗君士坦丁於710年訪問君士坦丁堡,在查士丁尼從其手中接受聖餐之後,查士丁尼便恢復了羅馬教會的一切特權,二者之間的討論中所涉及到的五六會議中的何種部分已不得而知,不過教宗似乎是批准了絕大多數的教規。[30]這也是東羅馬帝國還存在的時候最後一次有教宗訪問君士坦丁堡,直到1967年教宗訪問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堡。[24]
Remove ads
查士丁尼的統治後期又招致了一次反對他的叛亂[31],赫爾松軍區在流亡的將領巴爾達尼斯(下任皇帝菲利皮科斯)的帶領下發起了叛亂。[10]隨後不久,皇帝派去平亂的部隊也加入了巴爾達尼斯的行列,叛軍隨後攻占首都,並宣布菲利皮科斯·巴爾達尼斯為皇帝。[32]查士丁尼當時一直在進軍亞美尼亞途中,當時並無能力回首都防守[33],之後他在711年12月被軍隊逮捕並處決,他的頭顱被當做戰利品在羅馬和拉文納示眾。[5]

查士丁尼的母親阿納斯塔西婭皇太后聞及其子死訊之後,帶著他6歲的兒子共治皇帝提比略前往布拉赫奈的聖瑪麗大教堂躲避,以先帝君士坦丁四世遺孀之名保護他,但還是未能免於殺身之禍。菲利皮科斯的軍隊將6歲的提比略從祭壇下拖了出來,不顧阿納斯塔西婭的阻攔,一從教堂里出來便殺死了他。[34]由此希拉克略王朝的血脈就此斷絕。
Remove ads
遺產
查士丁尼在位期間,帝國的轉型緩慢且持續,東羅馬作為一個拉丁國家所繼承下來的傳統被逐漸侵蝕,這一點在錢幣上表現得極為明顯。帝國的錢幣上重新出現了Loros,這是執政官的傳統服飾,但是這個官職已經有半個世紀沒有出現了[35],這和查士丁尼決定將執政官的職務與皇帝的職務合併有關,皇帝不僅成為了國家事實上的元首,還成為了國家法理上的元首。即使執政官的崗位繼續存在,直到利奧六世皇帝以94號法令徹底廢除該職位為止[36],但實際上,執政官是在686年,查士丁尼正式被任命為執政官後,才導致執政官徹底不再成為一個獨立的實體。[37]而查士丁尼獲得執政官職務之後,他在位期間所有年份中的尊號都包括了執政官的頭銜。
儘管帝國的國力在那個時代都因為查士丁尼因為其專制傾向的行為而遭受損害,但他同樣也是一位有才華有洞察力的皇帝,他成功地提高了帝國的地位。[24]他是一個虔誠的君主,也是第一位將基督形象刻在他名義發行的錢幣上的帝皇,並且一直試圖嘗試取締帝國中持續存在的各種異教節日和習俗。[4]他也自覺地以他的同名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為榜樣[11],二人都熱衷於開展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同時為他的可薩人妻子改名為狄奧多拉。[4]查士丁尼二世的建築工程中包括了對帝國皇宮的擴建(一個臥躺餐廳),以及改建奧古斯都大殿的裝飾性瀑布噴泉和位於佩特里翁的新聖母教堂。[38]
Remove ads
家庭
查士丁尼二世與第一任妻子尤多基婭皇后育有一女,阿納斯塔西婭,並與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可汗特爾維爾訂婚。查士丁尼二世與第二任妻子可薩的狄奧多拉皇后育有一子,提比略,他於706年至711年擔任共治皇帝。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